大家好,我是CC。
这两天,英国的「大罢工」在全球新闻头条爆火,地铁几乎全停运,路上开起来蒸汽火车和马车,有人说: 「没想到2025年了,英国迎来了第五次工业革命。」
而对留学生来说,地铁罢工大不了可以走路、骑马等想办法出行,更难的是,英国大学大概率也要开始罢工了!
据最新报道,英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会UCU(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大学与学院工会宣布,因为雇主拒绝1.4%的涨薪幅度,其将于10月20日启动投票,决定是否采取大规模罢工行动。
目前UCN有138所大学的6.5万名大学从业人员,其他大型工会,包括苏格兰教育协会EIS也在考虑进行类似的投票。
英国大学联盟秘书长乔·格雷迪表示:「我们将发起一场全英国范围的薪酬投票,并有可能采取协调一致的罢工行动,这将对校园造成最大程度的混乱」。
有留学生吐槽,其他留子开学受到热烈欢迎,迎接英区留子的却是罢工停摆。
出国留学,最看重的是就是能有所收获,尤其是学费还涨价的当下,学校的资金流向最能看出对教育的投入。
英国留学却常被人诟病教育质量一年不如一年,罢工诉求也让更多人发现学校的钱并没有花在教师和管理上:「老师的教学时间被削减,教学质量一直在下滑。」
那么, 英国大学 的钱都花在哪儿了?教学质量会更好吗?
来自自己人的吐槽最致命。
英国权威的媒体之一《金融时报》深挖大学资金结构后,给了向往英国高等教育的所有人一记重击:
你交的学费中,真正用于教学还不到四分之一,大学性价比正在迅速下降。
老师教学时间被削减
数据显示,每年赴英留学的中国内地学生约15万人,是英国最大的生源国。
2022/23学年,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总收入约500亿英镑,其中52%来自学费,而国际学生贡献了其中的43%。
中国留学生等国际学生群体,撑起了英国大学近四分之一的收入。
而且,因为国际生学费涨价,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以UCL为例,2025/26学年的国际生学费区间已达到£29,800-£43,500,计算机科学专业更是高达£43,500(约42万人民币)。加上每年近20万人民币的生活费,一年总花费轻松超过60万。
再以牛剑为例,各专业学费涨幅也高达7%-21%。 英国又对留学生下手了,这次直接「抢钱」了?!
然而,《金融时报》等英国媒体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作为「金主爸爸」的国际生,却正在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性价比危机。
「高昂的费用并没有换来更好的教育质量」。
报道援引了一位匿名大学老师的话:「他们削减了我们的教学时间,我们与学生的每堂课时间减少了30分钟。我们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答疑时间,我们只有'行政时间'」。
在Reddit上,也有大量学术人员报告「教学质量缓慢下降」。
因为工作量增加,他们被迫超出合同时间继续工作,导致倦怠和人才流失,学者们纷纷离开这个行业。
有的教授和导师越来越多使用AI教学,甚至还有院校,将面对面教学时间缩短到一周两天,降低学术标准并缩减课程,这自然导致学生的体验变差了。
有人说,之前都是中国人说英国大学「水」,如今本土教授和媒体都下场吐槽,可见质量是真的下滑了。
■英国本土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兴趣下降
这两年政策的波动,又让英国大学没那么容易赚到国际生的钱了。
自2024年1月起,英国政府取消了除博士和研究型硕士以外的国际留学生携带家属的权利。今年上半年还一度传言要取消毕业生签证。
连锁效应下,英国60多所大学的数据显示,今年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较往年同期下降33%,研究生的入学人数下降了40%以上。
为了维持运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削减教学投入。
一位匿名教授透露:「我们被要求将班级规模从25人增加到50人,但教学时间反而被削减。学生们花费巨资来到英国,却发现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录播课程」。
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资金短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降导致国际学生减少,国际学生减少导致资金更加短缺,最终只能进一步削减教学投入。
海外招生是开支大头
可是,英国大学都收了那么多学费,为什么教学质量还要「注水」?钱都花在哪儿了?《金融时报》认为:
英国大学性价比危机的根源,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而这个循环的起点,要追溯到英国高等教育的资金结构性问题。
首先是英国本土学生学费的长期冻结。
英国本土学生学费在2012年大幅上调至每年£9,000后,直到今年才从£9,250上调至£9,535。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目前每个学生的资金投入已降至2012年价格的不到£5,600,创历史新低。
在学费上调之前,英国大学每招收一名本土学生就亏损2500英镑。
大学监管机构「学生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43%的英国大学在2024-25学年出现预算赤字。
面对财务压力,大学开始采取各种「节流」措施:裁减教学人员、增大班级规模、减少面授时间、将更多课程转移到线上、缩减学生支持服务。
■英国大学罢工日历。
但缺钱的英国大学,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一个很值得琢磨的费用,就叫做「其他运营费用」,像一把大伞一样,囊括了各种杂七杂八的高昂支出。
《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英国大学的「其他运营费用」从十年前的不到40%上升到2023-24年的近50%。
最令人调查记者震惊的是,在曼彻斯特大学,只有21%的支出用于学术教学人员,而49%都花在了「其他运营费用」上。
也就是说,你付出的学费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用在教学上。
那么,钱都花在哪儿了呢?
一是保持大学运转的费用,比如电费、污水处理和其他维护服务。还有员工成本(包括工资和养老金),占大学支出的一半,且因通胀而逐年上升。
另一个支出「大头」,就是海外招生的营销和代理费用。
以 杜伦大学 为例,作为罗素集团成员,其流动资产与负债比率仅为0.5,远低于英国大学联盟认为健康的1.2-2.0比率。而它的代理费用,则从2015-16年的150万英镑飙升至2023-24年的520万英镑,涨幅超过240%。
甚至有大学被爆和中介合作「买」学生。
根据《卫报》去年11月的调查,格林威治大学在2022-23年度在教育中介和相关税收上的支出超过了2,870万英镑(2.5亿人民币),换来全年6,572个国际学生,平均每个学生的招生成本高达4,368英镑( 去年我们写过 )。
显然,这些巨额的营销和中介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学费上。
巨额的金钱收益刺激下,中介可能把水平不足的生源送进英国大学。
今年1月,英国媒体《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卧底调查发现,即便成绩严重不达标,也可以付出高达38,000英镑的学费,通过「国际预科课程」直接进入杜伦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等知名学府。
为了迎合大量英语能力有限的国际学生,一些大学不得不降低学术标准。
两位罗素集团大学的匿名教授去年写道:
「我们向全班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常常被沉默回应,而小组任务通常都要借助翻译APP。」
而利兹三一大学就因为降低分包合作伙伴的英语语言要求,未能妥善监督特许课程质量,被英国学生办公室罚款115,000英镑。
■一位教授告诉BBC,他最近招收的硕士生中,有70%的英语水平不够,但英国大学联盟否认了这一点
罢工才能拯救的衰败
根据University World New 2025年1月的新闻,2024 年英国入学周期来自中国的本科申请人数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 37%,从 31,400 份减少到 19,680 份。
「一个最大的考虑是经济原因。伦敦的生活成本飙升近411英镑/月,国际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通常需要2,300至2,500英镑。」。
更具说服力的是中国学生的流向变化。
《南华早报》报道指出,过去三年来,中国优秀学生不再寻求前往英美,欧洲其他国家正快速成为新的留学热门地:
爱尔兰在2023年向中国学生发放的签证增加了1000多个;
荷兰在2022-23学年的中国留学生增长5.3%,达到5,610人;
西班牙有12,571名中国学生就读高等教育课程,是2015年的两倍;
德国更是吸引了超过40,055名中国学生,约一半选择工程相关专业,而且公立大学免费且认可中国高考成绩;
法国虽然维持在2.9万人左右,但在艺术和数学教育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这种「用脚投票」的结果直接冲击了英国大学的财务状况。
英国大学国际联络协会对75所院校的调查发现:
90%的院校下一学年的国际申请人数减少,研究生授课课程的申请人数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7%,超过40%的英国大学今年将出现预算赤字,受影响的大学有约克大学、卡迪夫大学、布莱顿大学等。
这直接导致了英国大学史上最严重的裁员潮,英国教育委员会已经启动新的调查,研究如何防止大学破产。
英国大学联盟提议学费应与通胀率挂钩,自2025秋季入学季起,将本土学生年度学费最高上浮至£9,750。也就是说,未来去英国留学,你可能会面临:
更高的费用:学费、生活费、汇率三重上涨。
更低的质量:教学时间减少、班级规模增大、支持服务缩减。
更大的风险:部分大学可能面临倒闭,学位含金量下降。
■今年3月,纽卡斯尔大学教职员工发起了14天的罢工,抗议管理层计划节省3500万英镑(约合4530万美元)并裁员多达300人,而与此同时,高管的薪酬创了新高,并积极筹建起了国际新校区。
为了保住饭碗,整个高等教育界都在想办法。
就在不久前,格林威治大学和肯特大学已提议合并成立一所超级大学,集团名字为「伦敦和东南大学集团」,以此提高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至少到目前,一些英国大学为了解决财务危机,开始放宽录取要求。华威大学、杜伦大学、诺丁汉大学等部分英国大学降低了语言申请要求,放宽招生门槛。
2024年UCAS与Pearson合作发布的报告显示,23Fall中国学生录取率为58.1%,比上一年略有增加,且高于国际生55.2%的offer率。
只不过,优质高等教育原本就是稀缺品,只靠放宽门槛,而非提高质量,可能是「饮鸩止渴」了。
就像今年2月《泰晤士报》一篇报道里言辞激烈的预言:
「只有全国性的老师罢工,才能阻止英国高等教育的惨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