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钦元1947年出生在浙江,他上世纪80年代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成绩不错,直接留校搞教育和研究。
那时候肿瘤学还挺前沿,他一头扎进去,教书带学生,还参与防治项目。
90年代初,他去美国深造,顺势留在那边,从事生物医学和癌症相关工作,干了三十来年,在礼来制药公司负责癌症药物研发,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2010年退休后,他入了美国籍,但没闲着,回国后在大学教英语,顺带分享国外的医学见解。
学生们都说他讲课接地气,总爱举实际案例,强调癌症不是绝症,早防早治能多争取时间。
2017年上半年,楼钦元开始觉得喉咙不对劲,上课时清嗓子,早上起来咳几声。
他当时70岁,身体底子好,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还爱锻炼,觉得可能是季节问题,就多活动活动肺部。咳嗽持续几个月,暑假用空调后更明显,痰稀白,不像感冒那种。身边人劝他查查,他总觉得没事,继续忙活。
9月初,朋友是医生,硬拉他做了胸部CT,结果左肺有点积液,右肺像炎症,心包也积了少量液。他吃了左氧氟沙星抗生素一周,症状稍缓,但咳没停。
10月16日复查,CT显示左肺积液多了,肺门阴影变大,肿瘤标志物CEA飙到32.8,正常值才5,这下子他警觉了,怀疑是肺癌。
10月19日,他收拾行李飞去美国,儿子在那边帮忙安排。到了梅德福的Asante医院,胸腹CT没发现其他肿瘤,抽了左胸腔525毫升积液,里面有癌细胞,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
脑MRI没转移,全身PET-CT查出胸上淋巴、肺门、肝和右盆腔回肠都有扩散。
分子检查显示RET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只占肺癌1%到2%,PD-L1表达高达90%到100%,适合免疫治疗。
确诊晚期,楼钦元没慌,马上启动方案。
11月2日,他去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Guardant360检测确认RET突变,医生定下Keytruda作为首选,这药是PD-1抑制剂,俗称K药。
11月9日第一针,200毫克注射,初期喉咙不痒了,胸闷缓解,他体重还稳在80公斤。
注射后18天,呼吸困难住院,手术抽心包500毫升和左胸2000毫升积液,埋管引流,住了6天。
12月4日第二针,咳少点,但几天后胸闷低烧38度,皮疹血尿。
第三针后,又住院5天,确诊肺炎,用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静脉打。K药三次下来,体重掉到70公斤,间质性肺炎发作,概率才1.5%,医生1月15日停药,说没有效治疗只能活3个月。左肺不张超3个月,气管镜放支架失败,肺功能受损严重。
转折在2018年1月17日,他开始强的松激素治疗,每天70毫克,一周减10毫克,控制肺炎炎症。体重回升,咳嗽缓和,但癌细胞还在。
1月底,他想进临床试验,医生建议减药加速恢复,好符合资格。他自己调整剂量,肺炎好转快了点。3月,他申请的靶向药试验通过,针对RET突变的LOXO-292,口服,每天两次。
初期癌细胞减,肿瘤缩了,生活质量上台阶,能正常吃饭走动。9月换成Blu-667,继续试验,控制住了扩散,算是个阶段性胜利。
10月肿瘤又增大,检查显示耐药,1月2019年退出试验,癌细胞疯长,肝转移明显。医生试了多药联用,但身体扛不住,体重暴瘦,肺炎复发。
楼钦元抗癌16个月,2019年2月15日去世,享年72岁。
全过程他记了2.5万字日记,叫《我在美国治肺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到2018年9月,详述从症状到试验;第二部分口述,讲后期耐药和反思。
楼钦元一生教人防癌,自己却中招。
肺癌全球发病高,中国每年新病例超80万,非小细胞占85%,RET突变虽稀有,但靶向如塞尔帕替尼现在有药,早发现治愈率能到90%。
他日记提醒,健康生活减风险,但不保险,定期筛查是硬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