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63岁,退休后每天晨起绕着小区走三圈。她患有乙型肝炎快二十年了,起初家人都紧张得不行,动不动就劝她少出门、少做事。
可她偏不信邪,坚持过自己的日子。三个月前,她去医院复查,医生看着她的报告,轻轻点了点头。她坐在诊室里,听着医生说:“如果没有这五种表现,可以放心,病情稳定。”李阿姨心里一下踏实了,这些年她的坚持似乎有了结果。
很多人一听乙肝,就想到肝硬化、肝癌,心里立马提个绷子。但大部分乙肝患者并不会立刻发展成严重后果。关键是看身体有没有出现那几个“危险信号”。
家庭群里,老邻居老同学常在转发一些乙肝信息,可真真假假,往往更添焦虑。李阿姨说:“咱不是医生,不懂检查单,但身体怎么回事,自己最清楚。”
第一种表现是乏力到影响日常生活。不是累一点点,而是那种起床都困难,扫个地就得歇半天。李阿姨记得有一年冬天,邻居老周突然开始天天喊累,早上起不来,晚上饭也吃不下。家里人以为是老年抑郁,结果一查,肝功能已经出问题了。
肝脏一旦代谢异常,最先出问题的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乙肝携带者,即便平时忙里忙外,还能每天做饭、散步、遛狗,那说明肝脏功能暂时没有明显异常。
第二种是黄疸表现。很多人以为黄疸就是皮肤黄,其实最明显的是眼白变黄,尿液颜色深得像浓茶,连大便颜色也会变浅。李阿姨年轻时在医院当过护工,见过不少肝炎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黄疸不是小事,一旦出现,说明胆红素代谢紊乱,肝脏已经出现实质性损伤。如果一个乙肝人群常年没有黄疸,那可以稍微放心,至少肝细胞还算稳定。
第三种是肝区不适或隐痛。不是剧痛,而是一种说不清的胀胀的、钝钝的感觉,有时坐久了就觉得右上腹闷得慌。李阿姨有个老朋友,和她一样是乙肝携带者,有段时间天天喊右肋下胀,去查才发现肝脏炎症活跃。
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只有肝包膜有,当包膜被拉伸时才会感到不适。如果一个人长年没有这种感觉,活动灵活,饮食正常,那说明肝脏并没有持续肿大。
第四种是肝功能指标异常。李阿姨的经验是,查血不是看一次,而是要看趋势。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这些指标波动太大,就得警惕。
她每半年一次检查,医生说:“你这几年的数据很稳定,病毒虽然还在,但没惹事。”如果一个人连续几次检查都没有大幅度异常,病情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第五种是病毒复制活跃。说白了,就是乙肝病毒是否在体内疯狂复制。HBVDNA含量高,说明病毒在折腾身体,低甚至检测不到,那是最理想的状态。李阿姨记得自己有几年病毒量一直在1万以上,那时她饮食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
后来听了医生的建议,生活规律了,病毒量慢慢降了下来。她说:“病毒就像个调皮孩子,你越揍他,他越闹;你稳住,他反倒安生。”
有人问李阿姨:“你怎么知道自己没这些表现?”她笑着说:“我这人,平时走三圈不累、脸色不黄、右边不疼、检查单没大变、病毒量控制住,我怕啥?”她不是盲目乐观,而是长年和病共处,摸出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方式。她还说:“医生一句话能解一半疑心,自己身体的感觉能解另一半。”
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吓自己,一点风吹草动就以为要出大事。她在社区的健康讲座上讲过这段话,下面一片点头。很多人不是怕病本身,是怕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作。如果掌握了判断标准,心里有底,反倒能踏实过日子。
李阿姨提醒大家,别只盯着体检单上那几个红字,有时候身体给的信号更重要。比如晚上睡觉是否踏实、食欲是否稳定、皮肤是否异常干燥、有没有出血倾向,这些都能说明问题。
她有一次嘴巴突然起泡,牙龈老是出血,医生一查,是凝血功能有点下降,调养两月就好了。她说:“身体出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会一天解决。”
有些人觉得乙肝是“定时炸弹”,其实更多时候它像个“沉默的搭伙人”。你不惹它,它也不闹事。真正危险的是那种长期忽视,直到身体扛不住才去医院的人。李阿姨认识一个亲戚,三十多岁,查出乙肝后觉得自己完了,天天喝酒熬夜,五年后病情恶化,才后悔当初没听医生劝。
乙肝患者若没有以上五种表现,说明目前处于稳定期。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凡是身边的老人,只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过度紧张,就已经比很多人强了。李阿姨说:“别等医院的检查报告告诉你身体出问题,平时就要有点‘自我预警’的意识。”
她还提到,有些老年人喜欢“听信偏方”,这才是最危险的。她见过有人吃野生中药导致肝损,结果伤上加伤。她信科学,也信身体的智慧,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吃饭,三十年如一日。她说:“肝好不好,不完全靠药,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有些年轻人不理解,觉得老人啰嗦。可李阿姨的经验是,“啰嗦”背后藏着几十年的身体观察和生活智慧。她不是医生,但她是自己身体最细心的记录者。她把每天的睡眠、饮食、情绪都记在小本子上,哪一天哪顿饭吃了不舒服的食物,一查便知。
如果你或家人患有乙肝,不妨参考李阿姨的方式。不是盲目担心,也不是完全放松,而是有节制地面对。她说:“乙肝这病不难养,难的是心态。”她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病不长眼,人得有心。
她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人对疾病的误解,也照见了慢病管理的真谛。她不依赖药物,也不拒绝医学,每一个清晨的锻炼,每一顿定时的饭菜,每一晚安稳的睡眠,都在悄悄地对抗着病毒的活跃。
如果没有那五种表现,乙肝就像个沉睡的火山,不动就是山,动了才是火。李阿姨知道,真正的健康,不是完全无病,而是即便有病,也能稳稳地活着,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国肝病科普知识读本》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4. 《肝脏疾病与常见并发症》北京协和医院内部资料 5. 《乙肝患者生活干预与心理调适》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