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的复杂博弈中,乌克兰近期一系列操作令人费解。
「2025年9月12日」,俄罗斯宣布和平谈判暂停,而乌克兰媒体却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乌军「无人机99%的零件来自中国,且60%存在质量问题」。泽连斯基在多个场合四次提及中国,一边呼吁中国影响俄罗斯制止战争,一边对国内媒体无端指责放任不管。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背后隐藏怎样的盘算?
乌克兰无人机的现实
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试图通过无人机扭转战局,但产业基础薄弱,只能依赖外部采购。中国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链最成熟的国家,自然成为主要零件供应方。乌媒也承认,全国超「90%的无人机由中国零件组装」。
然而,泽连斯基曾宣称无人机产业已实现60%以上自研自产,并扬言协助菲律宾建厂。这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调查显示:
- 「60%的国产无人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 多在简陋作坊由非专业工人拼装
- 采购流程腐败丛生,官员收受回扣、订单缩水
- 西方媒体估算腐败损失高达「7.7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乌媒甩锅中国,指责零件质量差,完全无理。中国态度与责任界定
中国明确表态,不向冲突双方提供军用无人机及配件,出口的都是严格管控的民用产品。乌克兰使用的零件,很可能来自第三方市场,将民用产品用于军事用途,出问题责任不在中方。
泽连斯基频繁提及中国,一方面想拉中国下场,另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模糊立场、放任乌媒挑衅。这种矛盾态度显然不是真心拉拢中国。
反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多次强调和平谈判,提出**“四个应该”“六点共识”「推动停火。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军演引发欧洲紧张时,中国是五常中」唯一保持战略克制、不选边站队的国家**。
结语:内部改革才是出路
乌克兰无人机危机,本质是管理混乱、产业薄弱和腐败严重,与中国零件无关。甩锅中国,只是为战场失利寻找借口。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在冲突中展现的稳定性与理性,中国为和平留下宝贵空间。乌克兰若真想改善局势:
- 不应让舆论绑架外交
- 不该把中国当“替罪羊”
- 应从内部管理着手、整顿产业、减少腐败
- 回归谈判,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愿在合法合规框架下开展合作,但靠甩锅无法摆脱困境,唯有正视自身问题,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