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都在说生源不足,老师的数量已经呈现出现相对富余的状态,此时开展小班化教学,正逢时机。
教育专家熊丙奇就说了,应该借这个机会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改革,控制班额,提升师生比,真正因材施教。
学过师范类的都知道小班制教学存在很多的好处。
班级授课制是少不了的,但是大班额会让很多孩子随波逐流,只有小班化教学,才能让老师更多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因材施教,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身心健康成长,最终能够成才。
现在看上去确实是一个机会,生源不足,老师的数量是可以的,各种教育设施也比之前要好了很多,而且也有不少的教育专家支持。
事实上,通过媒体的报道,有不少地方也确实已经开始了尝试。比如据财经杂志报道,2025年秋学期开始,江苏常州的天宁区在解放路小学,焦溪小学,博爱教育集团丽华校区和晋陵小学四所学校,一年级就启动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35个人。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小班化教学很难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财政负担的问题
现在之所以推动老师转岗,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
也就意味着,地方上不愿意再多花钱招聘新的工作人员,而倾向于用现有在编制内的人员去解决更多的岗位更多的问题。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还是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财政紧张的问题。
换句话说,即便是有些地方具备了让老师开展小班教学的机会可能,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些老师可能会被调往其他的岗位,没有办法继续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尝试。
第二,小班化教育投入的问题
小班化教学并不是老师多、学生少就能实现的,还寓意着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
因为小班化意味着更高的教育经费投入,如果地方财政比较充裕的话,小班华教学改革还可以,但一般财力薄弱的地方很难推动。
因为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数量多学生数量少就能实现的,它是对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方式都要进行变革。
现有的条件只适合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如果需要推动小班化教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这跟当前的情况是不相匹配的。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前几天菏泽二十二中新招初一94个班的新闻上了热搜,也就是跟大家显示出一个信号:现在的农村有不少都已经达到了小班制教学的规模,但是挡不住会有家长会把孩子送往城市去上学。
在家长朴素的观念当中,城区的教育资源比乡下更好,那么这也就导致一种情况:
在城区里边依然是大班额,因为总量比较大,没办法实施小班化教学;
而在农村即便是成立了小班化教学,但是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矛盾,短时间内可能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有以上这三个原因,也正如专家所说的小班化教学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是推进起来可能还会比较困难。
最困难的还真不是老师的因素,还是教育投入、家长观念的因素,还得等待时间去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