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校园巡展”活动首站在北京市第九中学和北京市古城中学同时启动。
此次巡展开幕式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石景山区委教育工委、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北京第九中学、北京市古城中学承办。北京市23所巡展学校代表、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相关党支部30余名党员、石景山区各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以及师生等200余人参会。
同上一节思政课
活动现场,北京市第九中学表演的《忆抗战魂 树报国志》诗朗诵,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抗战岁月;北京市古城中学带来的红歌大合唱,《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拉起手》的温暖情怀、《游击队之歌》的坚定信念,在嘹亮的歌声中传递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现场气氛热烈高涨。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四年级高晗硕同学作为巡展学校学生代表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题,分享了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深刻感悟,用童真的视角讲述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与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她号召同学们“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礼貌待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明天增添更多光彩!”
三名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合唱团的大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宇轩、北京联合大学周浩天和北京林业大学杨尧天,分享了参演感受。他们表示,参加广场合唱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天安门广场演出时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爱国信念。大四学生周浩天说:“我计划去当兵,这次阅兵让我决心投身军旅。”
北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孙鹏为师生揭秘了和平鸽放飞背后的故事。
此外,活动还邀请抗战先烈后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研究员冉乃彦,在线分享“我的父亲——抗战时期滇缅铁路总工程师的故事”。88岁高龄的他现居云南,父亲曾在此投身抗战。他通过家人的经历和老照片,呈现了抗战时期一个普通家庭的坚韧与付出。冉乃彦说:“每一个平凡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同学们要珍惜幸福生活、早立志、立大志。”
展板成为“活教材”
让师生深入了解抗战历史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们共同上台,巡展活动拉开大幕。
随后,师生共同参观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校园巡展”的23块展板。北京市第九中学讲解员为大家做了精彩深入的讲解,他们熟练且生动地为大家介绍展板内容,从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历史事件的细节,让静态的展板成为“活的教材”,进一步深化师生对抗战历史的认知。
在北京市古城中学,师生们利用巡展活动的一周时间共同观看了抗战文物展,不少同学们还写下了观后感。
这场展览让我震撼,文物无声,却诉尽烽火岁月。每一道弹痕、每一纸家书,都是民族铮铮铁骨的见证,历史从未远去,英雄值得永远铭记。
——初二(3)班 杨箫卓
一段段沉重的历史让我仿佛看见先烈们浴血奋战的画面——是他们用生命守护了家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深受震撼,也倍感敬仰。我们将铭记这段历史,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初一(1)班李依璠
学校党员教师们观看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深受教育和震撼,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教育岗位上,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图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流动的博物馆”走进校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副书记董立新表示,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作用,推动“流动的博物馆”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感受历史文化和学习的机会,让文物“活”起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运用博物馆资源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行动。
石景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孟驰表示,此次巡展以抗战文物为教材,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务实举措。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阮滢表示,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培育关键期,抗战精神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巡展进校园活动中的23所参展学校将持续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及实地探寻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与信仰,厚植“强国一代”的使命担当。
2025年巡展活动紧扣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精选抗战文物珍贵历史图片100余幅,包括抗战时期的海报、会议照片、抗战追击照片、战事指示文件图、书籍照片、作战地图、抗战总结报告图以及背包、斧头、毛毯、纪念章、锦旗、长枪等物品的图片,辅以相关文字进行展示。
展览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勇担历史重任,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夺取抗战胜利。通过大量的史实、图片,以物证史,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的光辉事迹,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把抗战文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血写的抗争历史和承载的伟大精神,准确地传递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引领他们从历史中汲取信仰、智慧和前行的力量,并以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编辑:苏珊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