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长寿是基因决定的,或者是靠吃保健品、喝汤养生。一个人身体好不好,光看脸色、体重这些表面现象不够准,真正能反映身体底子如何的,反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
比如说——爬楼梯。别小看这件事,它能间接看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骨密度,还有耐力和协调能力。很多医生都说,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潜力活得久,看看他爬楼的样子就知道个大概了。
爬楼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对身体的综合能力要求不低。它不像散步那么轻松,也不像跑步那么激烈,介于两者之间,是个非常适合观察体能的活动。
研究发现,人在上楼梯时,心跳会加快,肺活量增加,腿部肌肉持续发力,骨骼承重也在增加。如果哪一部分出问题了,爬楼的时候就会明显吃力,甚至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腿软这些不太对劲的表现。
那长寿的人在爬楼时,会有哪些不一样的表现呢?我们从临床观察中总结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
长寿的人爬楼不会气喘吁吁,哪怕上了三四层楼,呼吸也比较平稳。这说明心肺功能不错。心脏能把血液顺利泵出去,肺也能把氧气充分吸进来。
根据《欧洲心脏杂志》2024年的一项研究,爬楼梯2分钟内心率不超过170次/分,说明心脏耐力还不错,50岁以上的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会低一些。
一些人一上楼就胸闷、心跳跳个不停,甚至要扶墙喘气,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胖,而是心肺功能已经开始“掉链子”。有些中老年人总觉得自己没病,其实只是没有机会暴露出来。而爬楼就是那个能让问题浮出水面的时刻。
第二个特征是,腿脚有劲,步伐稳当。长寿的人在爬楼的时候脚步不拖沓,膝盖也不疼,说明肌肉力量和关节状况都还在线。
现在很多人坐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腿部肌肉慢慢萎缩,骨密度也在悄悄下降。尤其是到了50岁以后,骨质流失加快,如果腿部肌肉再跟不上,爬楼时就容易膝盖发软,甚至“咔咔”作响。
爬楼还能间接看出一个人的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感差的人,上楼梯时容易脚下打滑,或者抓不稳扶手乱晃,都是潜在的跌倒风险。
根据2025年最新版的《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跌倒是导致严重伤残和死亡的前三大原因之一,而腿部力量和身体稳定性,是预防跌倒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特征是,不会一边爬一边喊“受不了”。有些人爬个两层楼就开始抱怨累、腿酸、心跳快,而身体底子好的长寿人群,虽然也会累,但不至于出现严重的不适。
这种“耐受力”其实是身体综合调节能力的体现。身体状态越好,越能应对这种中等强度的活动,不容易出现过度疲劳。
德国一项2023年的社会老龄研究中提到,日常活动中的“疲劳阈值”是预测老年健康状况的一个新指标,换句话说,就是看你干点事会不会很快就觉得累。
第四个表现是,爬楼时不扶栏杆,身体不晃。这说明他的本体感知和小脑功能还不错。一个人年纪大了之后,最先变差的,往往不是肌肉,而是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感”。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爬楼时总是需要扶着栏杆,或者身体有点左右摇晃,甚至会看错台阶,那可能是神经系统或感知能力在下降。
英国《神经科学前沿》期刊在2024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老年人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自重训练”,比如爬楼或者深蹲,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延缓退化。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特征,就是爬楼后恢复得快。比如说,上完四层楼,站着休息1分钟,心跳和呼吸就基本恢复正常了。
这种“恢复能力”意味着身体的自我调节系统还挺灵活,没有因为一项活动就“崩盘”。它反映的其实是代谢能力、血管弹性、以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工作效率。
不少人可能觉得这些表现只是“年轻人”才会有的,其实不然。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照样能爬楼、能走远路、能干农活,他们的身体维持得好,并不是因为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一直有动、有节制、有规律。
特别是那些能坚持每天上下楼梯的人,大多心肺好、肌肉不萎缩、代谢能力也强。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万一我现在爬楼就觉得累,是不是身体已经不行了?其实也不一定。身体的功能是可以慢慢“练”回来的。
你可以从每天上一层楼开始,不用太快,重点是持之以恒。研究发现,坚持4周以上的规律爬楼训练,不仅能提高耐力,还能改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对改善心情和睡眠也有帮助。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到,就是爬楼还能锻炼大脑。是大脑。因为你在爬楼的时候要控制节奏、判断楼梯高度、防止踏空,这个过程中大脑的多个区域在同步工作。
2024年《老年认知功能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如爬楼、快走等,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会降低30%以上。
当然了,如果你爬楼时出现胸口发闷、心跳乱跳、头晕眼花这种明显不舒服的症状,那可别硬撑,应该赶紧休息,必要时去医院看看。爬楼虽然是个好评估动作,但也不能勉强自己,尤其是平时运动量少的人,得慢慢来。
我们在临床中见过不少看起来“体检正常”的人,结果爬个两层楼就不行了,这说明光靠化验单是看不出全部健康状况的。而爬楼这个动作,恰恰补上了这个空白。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你身体的底子和隐藏的短板。
说到底,长寿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某种神秘食疗,而是靠身体各个系统协调合作、长期维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