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的训练场,尘土不是一般的大,那种干燥的、混着汗味的颗粒感,糊在脸上,钻进鼻孔。枪声很特别,和以前听惯的不太一样,更清脆,也更……有章法。这不奇怪,因为旁边站着的,是中国士兵。他们和尼泊尔的兵混在一起,搞一个叫“珠峰友谊-2025”的联合训练。
这一幕,你要说南边那个邻居看不见,那是不可能的。印度那边,大概看得清清楚楚。这信号再明白不过了:尼泊尔这扇门,正使劲往外推,想看看喜马拉雅山那边的世界,早就想了。
真的,对于一个长期以来几乎所有事都得看印度脸色的国家,解放军的出现,不只是多了个训练伙伴那么简单。它像是在一间闷了很久的屋子里,猛地推开了一扇窗。这背后,是一个山地国家用尽力气想自己站直了走路的故事,也是一场押上国运的赌局。印度还想跟以前一样,把尼泊る捏在手心里?恐怕,时代变了。
那种脖子被掐住的日子,谁过谁知道,真的不好过。
尼泊尔人,你跟他提2015年,很多人脸上那表情,一下就变了。那场油荒,就像一道疤,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你想想,全国九成的油都得从印度来,新德里那边只要稍微皱皱眉头,这个内陆国的经济就能立马停摆。
我跟你说,那阵子加油站的队,排出去两公里都是短的。司机们为了几升油,在车里过夜,眼睛熬得通红。但这都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让人揪心的是医院。发电机里的柴油一烧完,半夜里就得停电。产房里,医生护士们怎么办?点蜡烛。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摇曳的烛光和一群焦急但又无能为力的脸。这画面,神圣吗?神圣。心酸吗?心酸到骨子里。
就是这种滋味,刺痛了每一个尼泊尔人。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原来这么脆弱。他们得找条活路,一条能让自己喘口气的路。
改变,有时候来得很安静,是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比如电。
跑运输的卡车司机达姆巴就觉得挺奇怪,今年他从印度拉回来的石油,莫名其妙少了快百分之四,可他挣的钱,反倒比以前多了。原因?嗨,其实也简单。电够用了,到处都不再那么依赖柴油发电机了,他的活儿自然就变了。
这背后,是一座又一座中国帮忙建的水电站。在甘达基省的山谷里,塔纳湖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又闷又热,中尼两国的工程师,脑袋凑着脑袋,整个人快趴到巨大的机组上,像医生听诊一样,仔细分辨涡轮机发出的细微声响。
当地有个叫帕拉朱利的工程师,满头大汗地指着稳如泰山的仪表盘,感慨得不行。他说以前家里那灯泡,忽明忽暗的,跟快断气儿似的,买个大点的电器都得犹豫半天,生怕电压不稳给烧了。现在?托中国朋友的福,电网稳了,他终于敢咬咬牙,给家里添了台洗衣机。
这种改变是实实在在的。博卡拉,那个有名的旅游小镇,以前家家旅馆都得自备发电机,一到晚上就轰隆隆响。等塔纳湖这个蓄水式电站一完工,这种日子就彻底是历史了。更别提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还有个三金考拉水电站,那简直就是个奇迹。把喜马拉雅山上融化的冰雪,从几百米高的地方引下来,那巨大的势能,瞬间就变成了电流。喷出来的水雾在太阳底下一照,天天都能看见彩虹。
能源能自己做主了,这只是第一步。经济的血管也得打通。加德满都的建材商阿明,以前最怕听到的就是电话那头说“印度港口又堵了”。这太常见了。尼泊尔七成的货都得走印度,那边海关的人,随便找个理由,他那一批钢材就得在码头多晒半个月的太阳。生意还怎么做?
现在,不一样了。司机尼拉姆的卡车跑在阿尼哥公路上,脸上总是乐呵呵的。这条路是中国帮忙修好的,他说现在从中国的樟木口岸拉货,路好走了,一趟下来,能省一个多小时,这都是钱啊。
在塔托帕尼的边检站,那个叫达雅南达的关长,一脸自豪地指着监控大屏。中国援建的新口岸,效率不是一般的高,集装箱大卡车直接开进去就能验货。每天几十辆满载中国货物的卡车从这儿进尼泊尔,光去年一年,货运量就接近十七万吨。
真正让阿明这种生意人觉得未来有盼头的,是那条还在勘探中的中尼铁路。虽然只有短短70公里,但要从海拔低的地方,硬生生爬升1700米,地质队的人说,光是探路就得挖到2026年。可这根本没影响阿明的热情,他眼睛里放着光,已经在算那笔账了:铁路一通,中国的钢材直接就拉到家门口了,中间省掉印度那边的层层关卡,成本起码能降个两成!
经济上的底气,也得有安全上的保障。所以,我们再回到加德满都那个尘土飞扬的训练场。
那个叫普拉卡什的尼泊尔士兵,正跟着中国教官练滑降,绳子把手心勒得火辣辣的,但他一声不吭,落地很稳。一个中方士官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比划着告诉他,落地时膝盖再弯一点,能更好地卸力。
两国士兵就这么混编在一起,白天一起流汗,练射击,练战术。累了,就在地上掰手腕、拔河,语言不通,但那股劲儿是相通的。晚上,围着篝火唱歌,谁也听不懂谁唱的啥,但就是开心。普拉卡什想起以前,自己扛着把老掉牙的步枪在山里巡逻,要是碰上恐怖分子,心里是真的没底。
现在,从中国战友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怎么用无人机贴着墙角侦察,怎么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快速拆装步枪。他满脸都是实打实的佩服,说那些近战战术,上个月进山抓绑匪就用上了,是真的救命的东西。
尼泊尔武警学院的院长卡德里也常说,这种能救命的真本事,比什么华丽的空头支票都实在。
你现在去尼泊尔看看,变化到处都是。在巴拉比斯城,杂货铺老板拉伊姆的货架上,一边是传统的印度香料,另一边,摆满了中国的苹果和奶糖,便宜又好吃。你看,选择一多,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一点。
今年是中尼建交75周年,加德满都的街上都挂了红灯笼。孩子们在中国援建的体育场里踢足球,就在那个崭新的场地上,尼泊尔代表团在南亚运动会上拿了51块奖牌,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从工程师帕拉朱利家那台嗡嗡作响的洗衣机,到建材商阿明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中国钢材,再到司机达姆巴卡车上运着的那些不再那么紧俏的柴油发电机……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故事,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国家正在努力把命运攥回到自己手里的样子。
就像那个水电站的工程师,在工地的墙上用粉笔写的一句话:雪山再高,也挡不住想走路的人。路难走,但总比被人堵死在山里强。更何况,现在有人真心帮你一起,把这山,凿开一道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