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0
分享至


评论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广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期盼已久的已经国务院批复发布。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指导各地夯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方案》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核心痛点,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这条主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令人振奋。随着《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和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必将迎来大发展。

“十五五”期间指导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2009年新一轮医改政策实施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都取得较大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基层医疗卫生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均、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实施方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基层主要医疗卫生问题,明确提出“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着力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织牢基层网底,改善基础服务条件,优化保障基本服务,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不仅明确了实施强基工程的指导思想,为“十五五”期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给出了具体指引,也为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画出了重点。

顺应时代要求,提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新目标和举措

《实施方案》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提出了近期(2027年)和中长期(2030年)目标,明确“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设施设备条件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持续提高,中西医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其中,“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都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提出,意义重大。

医疗卫生数智化是指医疗服务体系在技术、模式、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数字化、智慧化,是助力医疗服务优化提升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加速融合,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开始应用数智医疗,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但目前来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实施方案》不仅明确提出“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的目标,还将“提高县区医疗卫生数智化服务水平”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予以重点表述,提出“以省份或地市为单位统筹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和预防接种信息跨地区共享,建立居民连续用药记录管理机制”。相信通过强基工程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数智化建设将得到快速推进,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两大核心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石。在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中,为解决当时的公共卫生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医轻防”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对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预防疾病发生、提升全民整体健康水平,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不充分、医疗服务质量差异大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旨在通过建立医联体、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利用远程会诊、AI辅助诊断等信息化技术,逐步解决地域、经济水平、医院等级等因素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差异大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享受到符合标准的、与上级医疗机构同质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主要任务明确,重点举措内涵丰富,创新性、指导性强

《实施方案》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在“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其中,“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是一种新提法。这是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因地制宜探索创造出的经验做法。《实施方案》将其作为一条重要措施明确提出,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布局政策的补充和完善。

在“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中,重点强调“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包括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以人员为核心的资源下沉基层,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医师派驻”,这一点非常重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关键在人。医共体建设能否做实,让老百姓得到切实好处,关键看资源特别是人员能否下沉。

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行动”中,明确提出“加强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到2030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以上”。当前,慢性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加强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服务模式,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性病管理典型做法。比如,浙江省以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依托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综合推进医保支付和基层补偿机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构建起医防融合、连续协调、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体系;山东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管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系统防控其引发的6类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底病变等),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些做法的共同点在于,充分利用上级医院技术支撑,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特点,统筹管理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相关举措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资源,也使老百姓能更加便利地获得综合性的慢性病防治服务,节约医疗费用。

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提升行动”中,强调要“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比例保持在95%以上”。自2018年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努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各地对“十五五”期间是否继续开展这一活动十分关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继续开展这一活动,而且强调把重点放到特色科室建设上,不仅延续了以往的政策做法,还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对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优化升级县区医疗卫生设施设备”中,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政策举措。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和财政支付责任,自2017年起,中央层面就取消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主体责任主要落在了市、县两级,但市、县两级尤其是县级财力普遍较弱,使当前不少地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与城市医院相比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是投入政策的重大突破,释放出强烈信号,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精准清晰,措施全面具体。若能有效落实,将极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 聂春雷

编辑: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健康报 incentive-icons
健康报
健康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9807文章数 430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