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近日,杭州一位妈妈和她2岁的儿子因身上反复出现红斑,伴有持续脱屑和剧烈瘙痒,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这些皮肤表现与家庭常用的消毒液有关。
据了解,自孩子出生后,这位家长为了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长期使用消毒液清洗衣物。半年前更换了一款消毒液后,两人皮肤逐渐出现不适反应。经检查,该消毒液中的抗菌成分苯扎氯铵是引发母子二人患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因素。
据钱江晚报,杭州一对母子因长期使用消毒液洗衣,患上接触性皮炎。
消毒液为何会引起皮炎?
“苯扎氯铵作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同时也具备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 9月14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盛宇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当苯扎氯铵残留在衣物上接触皮肤时,会破坏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屏障(如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耐受性就会下降,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蜕皮等接触性皮炎症状。如果浓度过高或长期接触时,会造成更大伤害。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会对苯扎氯铵产生过敏反应,几类特定人群的过敏风险更高:婴幼儿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敏体质人群免疫系统较为敏感;皮肤屏障受损者(如湿疹、银屑病患者)本身皮肤屏障不完整,接触后则更容易引发或加重炎症。
什么情况下才有必要使用消毒液?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消毒越彻底就越安全’,事实并非如此。”盛宇俊表示,苯扎氯铵的使用需要按照说明书稀释到指定浓度,且清洗后要彻底漂洗干净。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庭为达到消毒目的,可能会加大消毒液用量,或简化漂洗步骤,导致皮肤长期接触残留的化学成分,从而引发过敏和刺激反应。
他建议,日常洗衣不建议常规添加消毒液。普通衣物上的汗液、灰尘等污渍,通过洗涤剂和清水正常清洗即可去除。过度使用消毒液不仅会破坏衣物纤维,降低衣物使用寿命,还会增加皮肤过敏风险。“若家中成员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使用过的衣物、床单需清洁;衣物不慎被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或是从医院、公共浴室等卫生环境较差的场所带回的衣物,以上情况才需对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盛宇俊提醒,家庭清洁应遵循“适度”原则。如有必要使用消毒液,建议选择成分温和、刺激性较低的产品,尽量避免使用高浓度苯扎氯铵,尤其不要用于婴幼儿衣物、贴身衣物的清洁消毒,更不要将其直接涂抹于皮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