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网络人物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矛盾在网络上可谓闹得热火朝天。罗永浩吐槽西贝用的都是预制菜,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西贝则坚持认为罗永浩在造谣。二者的矛盾也将无数网友的目光聚焦在预制菜上。
近年来预制菜在餐饮市场中迅速崭露头角。从外卖平台上的各类料理包到超市货架上的速冻菜肴,再到餐厅后厨中那些等待加热上桌的半成品,预制菜正以多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伴随着预制菜的广泛应用相关争议也接踵而至。新华社发文《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更是将预制菜话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预制菜的深入思考。
预制菜究竟为何物?为何会引发诸多争议?又该如何筑牢其发展的底线?
何为预制菜
预制菜并非新兴事物,它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称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
预制菜有着丰富的分类方式。按照食用方式可分为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和即配类。即食预制菜开封即可直接食用,如咸菜、罐头等。即热预制菜需通过烤箱、微波炉等加热后食用,像快餐料理包、自嗨锅等。
即烹预制菜是经过加工的食材,入锅烹煮并加入调料后才可食用,如薯条、酥肉等。即配预制菜则是经初步加工的食材,如切好的鸡肉丁、豆角段等,需完整烹调过程才能形成独特风味。
预制菜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随着速冻技术的发明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制菜逐渐兴起。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行业在美国正式得到发展。随后日本受冷链建设推动预制菜也开始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量采购冷冻食品,让民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大幅提高。
20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中国,预制菜也传入我国,并在近年来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预制菜C端需求高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预制菜引发争论
近年来网上关于预制菜额的争论与抵制几乎从来没停过。
首先就是大部分人对于预制菜的健康问题忧心忡忡。
日常生活中常出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一些加工点卫生环境恶劣,食材随意堆放,加工过程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餐具清洗不彻底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些负面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让部分消费者将预制菜与“劣质菜”“不卫生食品”划等号,严重透支了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
其次就是预制菜概念界定模糊。
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明晰的概念界定,这使得行业发展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不同企业对预制菜的定义和范畴理解不同,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过度加工,破坏了食材的营养成分。有的则可能在配料使用上不规范导致产品存在健康隐患。
这种概念的模糊性传导到消费端让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购买的预制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营养成分如何。
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存在隐瞒预制菜使用情况的行为。他们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实则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菜代替现做菜品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花费了较高的价格本想品尝新鲜现做的美食,却没想到吃到的是预制菜。这种被欺骗的感觉让消费者对预制菜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筑牢预制菜底线
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之一。应加快出台相应国家标准,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参照。
目前预制菜行业有一些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但缺乏全国统一的高标准。国家标准的缺,导致企业生产无章可循,监管部门执法困难。只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包装储存、营养成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才能规范行业发展,提升预制菜整体质量水平。
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关键。有关部门应鼓励餐饮企业在用餐区域的显眼处对预制菜使用情况进行标注,如在菜单上明确标明哪些菜品是预制菜,注明主要原料、加工方式、保质期等信息。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通过网站、App等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让消费者在点餐时能够清楚了解菜品情况,自主选择是否购买预制菜菜品。对于线上销售的预制菜商家也应在商品详情页详细披露相关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消费者。
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是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线的重要举措。法律人士认为对于欺骗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代替现炒等涉嫌侵权的行为,应鼓励消费者留存购买凭证、食品样品等证据,积极维权。
监管部门要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并对查实侵权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督促其对广告、标语等做出调整。
同时要加大对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闭环。
结语
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它既有方便快捷、提高餐饮企业运行效率等显著优势,能满足现代生活快节奏下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预制菜行业面临的诸多争议也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概念界定模糊以及消费者知情权受侵害等问题阻碍着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应正视这些问题,通过加快标准制定、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加强监管与维权保障等举措为预制菜行业筑牢底线。
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