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跟特朗普做一笔生意,俄罗斯的稀土,将向美国敞开大门,只为换取美国解除对俄制裁?
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谈
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稀有金属生产和消费者协会主席迪穆哈梅多夫,公开表态称,俄罗斯愿意跟美国做稀土生意,已经准备好达成互利的贸易协议了。
而作为交换,俄方希望美国能够取消对俄制裁,尤其是在依赖稀土的高科技产品领域。
俄罗斯想用资源换安全,这笔交易的本质,其实是各怀心思的利益交换。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特朗普就曾表达过,希望跟俄罗斯开展稀土合作的想法。
而普京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当时在俄罗斯稀土行业发展会议上,普京就说得很明白:“发展稀土产业是战略优先事项,能提升俄罗斯的全球竞争力。”
这位俄罗斯总统心里算了一笔明白账 ——用稀土资源换西方解除制裁,尤其是针对俄罗斯高科技产品禁令,对当前的俄罗斯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稀土资源
2023 年制裁后,俄制铝材失去了美国 15% 的市场份额,如今提出的 “年供应 200 万吨” 方案,就是想把这笔损失补回来。
更重要的是,普京看到了稀土的价值,以及在这件事情上,跟特朗普的“可交易性”。
普京强调,“美乌之间是否达成矿产协议,俄罗斯并不关心,但如果美国愿意的话,俄罗斯可以跟美方合作开发稀土矿产”。
普京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根据美国发布的报告,俄罗斯的稀土储量预计有38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长期只能卖初级原料,赚不到高附加值的钱。
所以普京才在会议上明确要求 “年内稀土产量增加数倍”,这背后是俄罗斯对于“经济突围”的迫切需求。
俄罗斯总统普京
特朗普那边同样算盘打得噼啪响。美国稀土进口严重依赖中国,随着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之后,中方逐步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让美方“叫苦不迭”。
特朗普一边喊话要求中国扩大对美稀土出口、一边也在想办法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的局面。
而俄罗斯380万吨的储量,和靠近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让特朗普不由得考虑起了“B方案”。
特朗普团队多次暗示,跟俄罗斯的合作要 “参考美乌模式”,这种资源换安全的交易,充满了算计。
俄罗斯拿着稀土当筹码,要求美国先解决乌克兰问题才能谈合作;
而美国则一边削减对乌军援,一边暗示解除对俄制裁的可能性。
特朗普那句 “泽连斯基永远进不了北约” 的吐槽,道破了这场交易的本质 ——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总统特朗普
然而,有资源并不等于拥有话语权,
就在俄美忙着讨价还价的时候,中国悄悄上线的稀土 “数字身份证” 系统已经开始发挥威力。
这套能追踪“从挖矿到出口”全流程的系统,让中国从单纯的资源供应方,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全球任何国家想做稀土生意,都得按这套标准来,这恰恰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这就意味着,就算俄美达成协议,俄罗斯运到美国的稀土,很可能还要送到中国加工成高端产品才能用。
美国当然不甘心,近年来,他们也开始砸重金研发不用稀土的新一代永磁体,想用铁和氮当原料“替代”中国的技术优势。但实验室成果到量产至少要十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特朗普想在短期内,摆脱对华稀土依赖、搞全产业链加工、可没有核心技术和规则制定权,哪怕买到了再多的资源,也成不了真正的赢家。
美军战机研发需要稀土原料
最后,粗浅谈三点看法,看透稀土博弈的本质:
第一,资源再多不如技术在手。俄罗斯有矿、美国有钱,但都绕不开中国的冶炼技术和规则体系。
这说明在战略资源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游戏规则比单纯拥有资源更重要,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偏向技术和标准之争。
第二,地缘妥协终会回归利益本质。美国对乌政策的摇摆,俄罗斯对美态度的软化,本质上都是利益计算的结果。
所谓盟友关系、意识形态,在稀土安全和经济利益面前,都成了可以权衡的选项,这会让未来的国际关系更加现实冷酷。
第三,短期交易难改长期格局。俄美这场合作可能缓解美国的短期焦虑,但改变不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基本格局。
中国的规则主导权、欧盟的困境、美国的技术短板,这些结构性问题不是一笔交易就能解决的,全球稀土博弈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中美关系
这场看似简单的 “稀土换制裁” 的交易,其实是一场复杂的战略博弈。
它告诉我们,在资源与规则、利益与道义的天平上,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精打细算,而最终决定胜负的,永远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优势和规则话语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