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补只剩3个多月了。就在大家羡慕红星美凯龙、欧派家居以旧换新累计销售额超150亿元时,近期上海“国补”的新规在市场瞬间炸开了锅。领券变摇号、品类大缩减的背后,原因几何?影响几何?后国补时代,家居家电人如何从全年的政策刺激“快跑”中,平稳软着陆?全国各地区国补待重启恢复、限额抢券、正常领取地区汇总情况如何?本期家居新范式来探。
“消费狂欢”与“商家骚操作”并存
2025年以来,家居消费市场经历了一场由以旧换新政策引领的复苏与增长:
上海:据上海市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统计,截至9月9日,上海市范围内家电、3C数码产品累计核销补贴2100多万单,拉动消费超过500亿元。
红星美凯龙:截至2025年8月24日,其以旧换新累计销售额达88.98亿元,订单数91.8万单。
欧派家居:从2024年开始借助国补以旧换新政策获取了大量订单,累计超70亿元,预计转化收入约35亿元。
居然之家:家电品类销量同比增幅普遍保持在10%以上。
但这些数字背后,一些商家先涨价后补贴、骗补套补等“钻空子”、打起“擦边球”的系列骚操作,不仅恶心了消费者,更引发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前几天有媒体统计,有6个省份存在骗补违规使用国补资金总额超1亿元。其中,湖南涉及约9383万元;河北152万元;重庆93.08万元;山东68.62万元。
上海“以旧换新”新规刷屏!
在此背景下,多地补贴规则先后改变,直接从年初的在线上领券或到店立减即可,变成“先到先得”,如今更有省份直接调整成了“报名摇号”。
上海近日就公布,自2025年9月11日起上海国补暂停申领!从9月20日到12月31日,上海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将以“报名→公证摇号→中签领券”方式进行,每两周一轮。
家居新范式关注到,上海国补继续覆盖常见的家电+手机数码,“市补”则涵盖了家电类、家具照明类、智能家居类、居家适老化类(如无障碍改造、防滑设施、智能报警等)、家纺类,但重点注意的是,装修建材类、卫生洁具类已不再纳入市补活动品类。
并且,如果你在外省市已经领过同类国补资格券,就不能再在上海领同品类的券。资格限制、公证摇号、定位验证等,明显更严格。
消息至今在业内外热议。
事实上,安徽在上个月调整的国补新系统启用后,家电数码等产品的补贴也用的是抽签摇号的方式。
“后国补”时代如何软着陆?
以上海为代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调整,无疑将对消费者和企业两端带来显著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样明显。虽然新模式下的补贴资格获取不确定性增加,且品类范围有所收窄,但政策持续到年底,意味着消费者仍有近4个月的窗口期可把握。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尾巴,有望在装修或换新家居产品时节省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开支,切实降低消费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短期挑战不容小觑。新规落地初期,消费者往往会持币观望,这直接导致家居家电相关产品的销售端承压,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但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补贴始终只是阶段性的消费激励方式。此次政策调整恰恰为大家居企业敲响了转型警钟,将反向推动企业重塑经营策略——从依赖短期刺激,转向聚焦技术创新、渠道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驱动”发展主轴,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附上家居新范式援引网络公开整理的全国各地区国补待重启恢复/限额抢券/正常领取地区汇总(具体规定请以当地为准,以下仅做交流参考):
结语:早做准备!
从国补席卷全国,到上海新规引发市场震动,这场持续全年的政策刺激,终究要回归行业发展的本质——短期的补贴红利或许能点燃消费热情,但长期的市场竞争力,仍需依靠企业对产品的打磨、对消费需求的洞察来构建。如何借政策调整的“外力”,夯实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的“内功”,如何在最后3个多月做好应对“后国补时代”的各项准备,或许才是实现平稳软着陆的核心答案。
温故而知新,重温“以旧换新,何以为新?”《独家新观丨奔涌而来的新一轮“以旧换新”,有多少家居老板看明白、做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