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重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甚至于重就是结实耐用的代名词,但在工业产品中重并不等于好,反而是极致的轻量化,才是高精尖产品的终极追求。
基于此很多摩托车都把轻量化当成了钻研的对象,“宁轻勿重”已成为行业共识。但踏板摩托车貌似是个例外,有些车型的自重显然就是超常规存在。
当然也不是所有踏板车都有这种表现,某些车型的自重控制的还是比较不错的。如建设雅马哈的巧格125整备质量为90kg,这相比同排量的跨骑车就要轻很多,甚至于要比同排量的弯梁车也会轻一些,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大多数情况下,踏板车的自重还是会有偏重表现,150车型还好普遍会在140kg左右,达到大绵羊车体的250则会在200kg上下徘徊,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结构特性
常见跨骑类车型整体结构会更加紧凑,并且惯用的菱形或者摇篮式车架的布局也能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有效降重。而踏板车的骨背式则会略显短板,对于钢管厚度和数量有更高要求,进而就增加了自身重量。
另外,踏板摩托车使用铝合金套件的车型相对较少,而跨骑类车型则较为普遍,并且从结构和自身成本来看,也会更容易通过不同材料的应用,把车辆的轻量化控制做得更好。但踏板车就有点难了。
与此同时,大绵羊车型为了追求整车的舒适性,也会更在意车体的大小和轴距的长短,甚至于还会刻意去做加大处理,这时候在偏大车体的影响下,自重也就不好控制了。
2.外观件太多
在全种类摩托车中踏板车的外观件是最多的,仿赛在它面前都是弟弟,甚至于还是壳中壳、套中套。千万不要小看塑料板的重量,一片两片无所谓,当全身都覆盖以后,重量势必会增加。
3.动力总成
在常见摩托车中,踏板车的动力总成明显会大于其他种类,虽然它的内燃机部分本身不大,但因为要保证CVT变速箱的足够空间,就使得整机根本无法实现轻量化紧凑型的效果,进而就会带来自重上的不理想。
除了以上三点造成踏板摩托车自重偏高的原因还和这类车型的定位有一定关系,即便有些车型号称运动踏板车,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以短途代步为主,说白了它还没有摆脱工具属性,只是突出了一定的娱乐化元素。
由此可见踏板摩托车要想远离自重影响,就必须向紧凑型轻量化靠拢,并要剔除一部分外观件,如此一来整备质量势必就会下降,例如意塔杰特300的整备质量仅为150kg,显然能够达到同级别仿赛的水平。
但是从踏板摩托车的应用场景来看,过轻的自重未必就是好事,以大绵羊长途巡航的特性,反而合理的自重会让这类车型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所以也没必要按照跨骑类车型的标准去要求踏板摩托车。那么你对于踏板车的自重还满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