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钟馗 镜心
作者:徐悲鸿 (1895~1953)
创作年代:辛巳(1941年)作
尺寸:70×41.5cm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镜心
题识:辛巳端阳,子石老兄存。悲鸿写。
钤 印:徐悲鸿
钟馗的神话源出于唐代,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司职捉鬼,其驱鬼纳福之能历代流传。无论民间版画年画,亦或画家笔下纸端,钟馗都是常客。近至晚清民国,南北画坛—尤其是海派诸家—应定件需求,更是常以钟馗之形象入画。但徐悲鸿画钟馗与前辈时人显有迥异,他的钟进士只取其名,却褪去宗教本意,并将之纳入其写实主义的体系之内,其形、其神、其意,均由神佛之“虚”转为人世的“实”。
在徐悲鸿的人物画中,钟馗是一项很重要的题材,多为近景特写,一般无背景,身穿官服,一身凛然正气,精神矍铄,个性刚烈。他之所以选择以钟馗为题材,大约与他景仰和崇拜任伯年有相当大的关系。
![]()
▲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钟馗 镜心(局部)
任伯年的历史风俗故事类人物中,所绘钟馗多且精,任伯年对这个独特人物十分钟爱。他在《哦诗钟馗图》中写道:“不绘钟馗趋殿时,写他弹铗哦新诗。如今畿辅称宁服,无劳先生吸魅魑”,从诗中不难看出,他是把钟馗作为一种正义的象征。作为任伯年的“后身”,徐悲鸿对钟馗同样视作是他所追求的人格魅力的化身。传统的钟馗画多古怪和夸张,徐悲鸿却对这一定式思维有所改变,他将西画中的素描技巧融入到传统绘画中,亦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趣味。画法上结合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以线条的干湿、浓淡、缓急的变化表现出人体的结构,脸部的线条细谨精确,衣褶的用笔则方正硬直,笔笔不同,通过对比、疏密的变化,强调了体积感和空间感,线条简单却富有表现力。
![]()
▲徐悲鸿 辛巳(1941年)作 钟馗 镜心(局部)
根据本画题款可知,此画是辛巳(1941年)所作。徐悲鸿此时作此钟馗图,或是借作品聊舒忧愤,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怀。画中钟馗头戴官帽,身着官袍,脚踩黑靴,腰佩宝剑,单手掐腰,昂首挺立、高大刚毅,虽背对于观者,却能感受到双眼怒视前方。钟馗之造型生动逼真,比例适度,形神饱满,尤其是胡须的刻画,枣红色的面庞上,头发浓密,耳大须浓,虽然所画背面,但仍可看到浓密的眉毛,硕大的身形和飘拂的长髯无不表现出人物的刚劲雄强。此作中钟馗的青绿色腰带和脸部的胡须整幅画的点睛之笔,从背影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目光坚定,一种愤慨的坚定气氛顿时贯穿全画。相对于技法层次的东西,徐悲鸿更希望通过这幅画激起全民的爱国情怀,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奋斗,同时传达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