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C929大飞机项目原来的名称叫CR929, 也就是说是跟俄罗斯合作开发的。2023年后,名称中的“R”消失了,意味着我国独自开发这个新项目。
不过,也有消息说,俄罗斯并不打算完全退出,还想着以另外的形式参与项目,那就是向我国供应发动机。既然俄罗斯已经选择了退出,那么在未来的开发中,我国还会选择俄制发动机吗?
先来说答案,绝没有这个可能。至于为什么不会,其实就体现在俄罗斯为什么退出合作的分歧中。
难以合作的分歧点在哪里?
俄罗斯是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民航客机的,不管是普京去阿拉斯加见特朗普,还是他来我国参加九三阅兵式,俄罗斯乘坐的都是国产化的民航客机。而且俄罗斯的民航客机研发最早开始于苏联时期。
虽说几十年来俄罗斯的民航客机没能打入国际民航客机市场,但是由于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俄罗斯对他们自己的民航客机还是相当看好的,可以说,这是他们的骄傲。
所以跟我国联合开发宽体客机,俄罗斯人也想在新的飞机上体现出他们的“骄傲”。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己在全球航空市场上的策略和定位。
可是这样一来就会跟我们的市场定位发生一定的冲突,尤其在发动机的使用上。俄罗斯当然希望新的飞机能够使用他们研制的发动机,不过我国更倾向于自主研发或者是使用西方的产品。
就比如C919,我国最终使用的是欧美联合开发的发动机产品。一方面是此前国产的民航发动机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我国研制民航客机更长远的考虑是要打入全球航空市场。
全世界目前最成熟和最大的航空市场无疑是在西方,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就得适时的考虑跟西方合作。正是在这个层面,我国和俄罗斯无疑有着很大的分歧。
还是以C919为例,我国当时还拿不出发动机产品,但宁可考虑跟西方合作,也没有选择向俄罗斯购买发动机。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因为考虑的更长远,要考虑到未来我国的大飞机要进入欧美市场吗?
试想一下,我国此前研制的C919都没有使用俄制发动机,难道接下来研制的C929就会使用俄制发动机吗?更何况我们已经和俄罗斯的合作终止了,所以接下来更不可能使用俄制发动机。
最大的可能是未来的C929将会使用国产化的发动机,因为就在上个月,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已经正式进入试航认证阶段了,这意味着国产发动机接下来可以安装在民航客机上了。
除了长江1000A,我国此前还在研制长江2000,之前就有消息说,长江2000未来应该会成为C929的专配发动机。
通过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我国和俄罗斯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对于民航科技的市场定位以及技术应用有着规划上的不同看法。
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似乎并不去考虑飞机接下来的市场投入情况,而我国则不一样,我们一直在规划民航客机未来在全球市场大展拳脚。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要跟欧美国家打交道。
俄罗斯民航客机衰退的原因
而在和西方打交道这件事上,俄罗斯人显得极其呆板,还在苏联时期,他们就已经打造出了民航客机,而且也有自己成熟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可为什么苏俄的民航客机就是进入不了西方市场?
难道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压制,以及双方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分歧吗?其实并不全都是如此。还有一个原因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在市场方面,俄罗斯和西方的博弈空间很小。
还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就生产出了超音速民航客机,而且那个年代还经过了试运行,效果相当不错。由于苏联领土辽阔,飞机这种出行方式可谓是相当的便捷而且有市场。
在常规机型领域,为了打入国际民航市场,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还按照西方标准生产过图154民航客机。这款机型的生产量超过了1000架,除了苏联自己使用外,当年还曾出口到东欧以及美洲等国家。
苏联时期,全国15家飞机制造厂每年至少生产1500架各类飞机。但是到了俄罗斯时代,在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俄罗斯每年只能生产不到10架民航客机。2005年的时候,俄罗斯甚至只生产了7架民航客机。
在这种局面下,俄罗斯的客机不要说打入国际市场,就是在国内的占有率也在持续下降。在本世纪初,俄制客机的全球占有率已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25%,下降到0.03%以下。
市场占有率下降并不是因为西方的封锁,而是他们的飞机制造技术和制造理念一直没有更新。俄罗斯民航客机的很多技术理念,依旧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比方说,俄制民航客机在此前拿不到欧美国家的适航证,一个很大的原因,竟然是他们制造的飞机难以通过西方国家的噪音和污染测试。
俄罗斯并非没有技术。比方说他们的发动机技术就相对成熟且完善。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的选择和西方合作,尤其是在飞机制造标准上,也可以选择向西方的标准设计靠拢。
如果俄罗斯之前能这么做,那么过去30多年,他们的民航客机发展也不会一直止步不前。诚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钱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但越是这样,俄罗斯不是更应该采取跟国外合作的态度吗?
所以,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市场方面,俄罗斯更多的时候都只在自己玩,并没有去考虑民航客机的市场占有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技术多年来只能局限于国内,难以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
技术和市场的博弈
俄罗斯在民航客机领域展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姿态,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外界无法干涉。但是我们却不一样,我们从一开始发展民航客机,就是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果按照我们的发展思路,俄罗斯有技术,但是没有市场和资金,选择和我们一起开发大飞机,然后适时地向西方的一些设计标准靠拢,接下来的项目推进一定会很顺利。
可前面已经提到了,俄罗斯根本不是这么考虑的,他们还保持着一贯的发展思路。如果我们的宽体客机研发更多的选择和俄罗斯的思路靠拢,那么接下来的发展一定会被带偏。
我们有辽阔的国土面积,相比俄罗斯更有庞大的人口和航空发展潜力,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的民航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这两年都做过预测,未来30年到50年的时间内,中国民航客机的需求量会持续攀升。
市场很庞大,如果我们不发展自己的民航客机,波音和空客一定会想方设法来分蛋糕。所以正好利用这一点,我们发展自己的民航客机。
一方面自己在国内用,另一方面也能打入国际市场。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跟欧美国家的航空企业展开博弈。
说穿了,这就是一种合作发展思路,而不是孤立封闭的发展模式。毕竟我国现在的民航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在大量使用波音和空客的飞机,未来10~30年的时间,各个航空公司要更换机型,这就是可以和西方国家展开博弈的焦点。
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思路,所以在宽体客机的研发上,我们的设计理念才更加开放化,不会封闭,而且在一些技术上还可能会选择跟西方的一些理念相结合。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采取俄罗斯人的发展理念,我们最终也可以研发出大飞机,但极有可能是封闭的,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即便我们自己的航空市场很庞大,但是没有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在未来的民航客机发展上还会存在落差。
俄制发动机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民航客机上
C919在此前的研发中就没有使用俄制发动机,那么C929在未来就更不可能使用俄制发动机了,毕竟这是理念上的差异。
如果我们使用了俄制发动机未来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在融入国际民航市场层面,一定会出现更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还在2006年的时候,俄罗斯政府为了振兴飞机制造业,曾经计划要成立一家联合飞机公司,但是将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国的民航客机后来居上开始运营,但是俄罗斯的民航客机却在一步一步的萎缩。
如果发展理念仍旧不改变,俄罗斯的新民航客机什么时候飞上天,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结语
未来的C929,我国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思路去推进,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关的设计标准,都会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飞机在未来能够进入更大的航空市场。
目前,我国民航发动机的研制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无论是C919还是未来的C929,最终都会换上国产发动机。
俄制发动机大概率不会出现,一方面是我们不需要了。另一方面,理念上的分歧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