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晓婷:殡仪馆工作20年,一年5000场告别仪式,经常穿梭在冻尸间

0
分享至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工作,每天面对的不是客户,而是逝者,每天迎接的不是欢笑,而是哭声,会不会崩溃。

可是,有一位女子,却在这样的环境里坚守了二十年,她就是殡仪馆工作者李晓婷。

19岁时,李晓婷走进殡仪馆,起初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谁知道一干就是二十年。

别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她的舞台,别人眼中的“晦气工作”,却让她找到了一份神圣感。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会选择这样一条冷门的职业道路?她又是凭什么撑过身边人的非议,成为殡仪馆里的副部长的呢?”

其实,每份职业背后,都藏着外人看不到的价值。

01

第一次走进殡仪馆时,李晓婷才19岁。

那是一个阴雨天,院子里寂静得有些渗人,当天她穿着新买的白衬衫,心脏怦怦直跳。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但年轻的冲动和好奇让她走了进去。

她的岗位是殡仪司仪,每天穿上统一的制服,在告别厅主持仪式,声音要稳,语调要温和,动作要得体。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挑战极限。



更大的压力来自身边人的目光,亲戚暗地里摇头,朋友疏远她,甚至父母也劝她换个正常的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年轻女孩和殡仪馆这四个字不该扯上关系,有人当面讽刺,有人刻意回避,这些冷眼让她一度心灰意冷。

刚开始,她甚至不敢直说自己在哪工作,常常含糊地告诉别人,在民政系统上班。

可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职业自卑感一直困扰着她。

02

让李晓婷真正坚定留下来的,是2011年的一场仪式。

那一次,殡仪馆接到任务,要为一位年仅20岁的烈士朱勇主持告别。

朱勇为了救落水群众不幸牺牲,遗体被送来时,脸上还保持着奋力救人的神情。

李晓婷和同事耿海娜见到的那一刻,鼻子发酸,眼泪忍不住滑落。



为了让烈士走得体面,耿海娜花了十几个小时为他修复容貌,换上军装。

李晓婷则反复修改悼词,生怕哪怕一个字出错。那天,整个告别厅肃穆而庄重,家属泣不成声,所有人都被烈士的精神触动。

就是在那一瞬间,李晓婷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更是一种责任。

她要用自己的声音,帮助生者释放悲伤,让逝者得到尊严。那场仪式结束后,她彻底放下了离开的念头。

03

二十年来,李晓婷平均每年要主持近5000场告别仪式。

最忙的时候,一上午要跑六七场,常常没时间喝水,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

工作看似机械,但她从不敷衍,每接到一个任务,她都会提前了解逝者的生平,尽量在告别词里加入细节,让仪式不至于千篇一律。

有人送别亲人时,因她的几句话而流泪释怀;有人在仪式结束后,专程回来向她道谢。



外人觉得这份工作冰冷,可李晓婷却在其中感受到了温度。她见过年过百岁的老人安详离世,也见过年轻生命猝然中断。

每一次站在告别厅,她都在提醒自己:死亡不可避免,但尊严不可缺失。

04

在殡仪馆,李晓婷并不是孤军奋战,她和几位女同事组成了一个团队,大家各司其职。

有人负责遗体化妆,有人负责铺花摆台,她负责主持,久而久之,她们被同事们称为“七仙女团队”。



这个名字听上去轻快,背后却是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坚守,她们一起熬夜为逝者整理衣冠,一起面对泪崩的家属,也一起顶住外界的偏见。

正是这种陪伴,让李晓婷挺过了最难的日子,她们常常互相打趣,别人怕进殡仪馆,我们却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05

年轻时,李晓婷把这份工作当成糊口的手段,随着岁月流逝,她逐渐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二十年下来,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被师傅带着的小姑娘,到带领团队的副部长,从胆怯回避的新人,到能自信站在台前的老司仪。

她说,刚入行时觉得每天面对死亡很压抑,如今却觉得这是在与生命对话。



走出殡仪馆的门,她依然是普通人,可在殡仪馆内,她是连接生者和逝者的桥梁。

这种认同感,抵过了世俗的偏见。她已经不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

06

李晓婷的故事,打破了很多人对殡仪馆的刻板印象,那里并不是冷冰冰的终点,而是温柔的出口。

她用二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岗位,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光亮。

有人说,职业分三六九等,可在生命的终点线上,没有高低之分。有人负责迎接新生,有人负责送别离去。

李晓婷选择了后者,她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殡葬事业,也让我们看见了另一种伟大。



死亡不可避免,但爱和尊重可以永恒,真正的告别,并不是结束,而是让活着的人学会重新开始。

李晓婷,就是那个帮无数家庭跨过“最后一程”的人。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国家新明确:未来五年,税收将迎来8大变化

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国家新明确:未来五年,税收将迎来8大变化

学税
2024-07-23 15:25:30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红色鉴史官
2025-04-11 20:15:02
冲上热搜!快去支付宝自查!网友:翻都翻不完……

冲上热搜!快去支付宝自查!网友:翻都翻不完……

业翔民安
2025-09-15 20:03:00
惊呆了!西贝的厨师工资7000,服务员8000,网友:就是一个热菜员

惊呆了!西贝的厨师工资7000,服务员8000,网友:就是一个热菜员

明月杂谈
2025-09-15 05:47:53
美联储议息在即,中国资产飙涨,英伟达深夜大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当前利率至少比正常水平高了100个基点

美联储议息在即,中国资产飙涨,英伟达深夜大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当前利率至少比正常水平高了100个基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1:17:02
不要再穿“打底裤”了,柔软舒适的“瑜伽裤”很香,展现优美身材

不要再穿“打底裤”了,柔软舒适的“瑜伽裤”很香,展现优美身材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17 14:35:04
外交部宣布:布里达将访华

外交部宣布:布里达将访华

环球时报新闻
2025-09-17 16:04:07
宁夏47岁“巨婴”郭冷,除跳舞连衣服也不会洗,年入百万无人敢嫁

宁夏47岁“巨婴”郭冷,除跳舞连衣服也不会洗,年入百万无人敢嫁

动漫里的童话
2025-09-14 11:40:38
国资委定调力推央企重组整合 专家:未来五年五大领域或将提速重组步伐

国资委定调力推央企重组整合 专家:未来五年五大领域或将提速重组步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8:56:02
和尤文图特二番战!央视直播有变!宫鲁鸣重用李缘,张子宇迎大考

和尤文图特二番战!央视直播有变!宫鲁鸣重用李缘,张子宇迎大考

老吴说体育
2025-09-18 00:39:58
张天爱,这腿我直接斯哈斯哈~

张天爱,这腿我直接斯哈斯哈~

君笙的拂兮
2025-09-10 19:06:38
杭州的化骨水事件还没完:警方通报非故意投放,如何索赔成难题

杭州的化骨水事件还没完:警方通报非故意投放,如何索赔成难题

小彭聊社会
2025-09-17 12:17:00
欧冠主场被阿塞拜疆球队让二追三!本菲卡官方:主帅拉格下课!

欧冠主场被阿塞拜疆球队让二追三!本菲卡官方:主帅拉格下课!

直播吧
2025-09-17 08:48:02
村子里发生的那些荒唐事,每一件都炸裂你的三观

村子里发生的那些荒唐事,每一件都炸裂你的三观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6-11 00:15:02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被查:简历一个月前就撤下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被查:简历一个月前就撤下

新知见
2025-09-17 22:48:35
第一集就直接开脱,网飞新剧太敢拍了

第一集就直接开脱,网飞新剧太敢拍了

来看美剧
2025-09-07 23:11:48
国务院国资委:目前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国务院国资委:目前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北京商报
2025-09-17 11:07:48
家门上骑个“大猩猩”,是有趣还是吓人?女房主坚持保留惹争议

家门上骑个“大猩猩”,是有趣还是吓人?女房主坚持保留惹争议

英国那些事儿
2025-09-16 23:20:15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

界面新闻
2025-09-16 10:11:46
韩国球星因丑闻被判刑,无缘2026年世界杯

韩国球星因丑闻被判刑,无缘2026年世界杯

星耀国际足坛
2025-09-16 23:19:40
2025-09-18 03:35:00
青眼财经 incentive-icons
青眼财经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仰天大笑阔尔论,经天纬地笃而行。
1312文章数 4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731》首映黑龙江省委书记现场观看 导演泣不成声

头条要闻

《731》首映黑龙江省委书记现场观看 导演泣不成声

体育要闻

海港半场丢三球0-3神户胜利船 亚冠精英联赛5连败

娱乐要闻

第六代导演为什么没办法成为市场主流?

财经要闻

重磅!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科技要闻

网易评测iPhone 17系列:今年升级值得买吗

汽车要闻

以用户为锚,“听劝”的岚图一路狂飙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旅游
健康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生长黄金期,多给孩子喝苹果水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