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9月12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学食堂未设座椅,所有学生均站着就餐,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学生在桌子旁排成两排,站着用餐,桌子高度到学生的腰部。
9月13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第一现场称,该校食堂一直未设置座位,“学生都是站着吃饭,吃完便离开,没有必要安装座椅”。学校工作人员还表示,此举并无其他目的,属于学校传统,并强调该食堂曾被评为“省级优质食堂”,饭菜营养丰富。
一排排学生站在餐桌旁,迅速进食,食堂里没有一把椅子。这不是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安排,而是一所中学引以为傲的“传统”。但站着吃饭的“传统”令人愕然,学生的就餐权益、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在“传统”二字面前似乎变得无足轻重。
校方将站着就餐称为“传统”,但这—所谓传统是否经得起科学检验?从医学角度看,站着进食并非理想就餐方式。消化科医生普遍认为,坐着就餐更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站立时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血液分布更集中于下肢和心脏,胃肠道供血相对减少。
这所中学的餐桌高度仅到学生腰部,迫使孩子们必须弯腰就餐,进一步增加了消化系统压力,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胃下垂、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关注儿童健康,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所谓“省级优质食堂”,难道只注重饭菜营养,却忽视进食方式这个基本环节?
校方解释:“学生都是站着吃饭,吃完便离开,没有必要安装座椅。”这句话暴露了学校管理中的效率至上思维,站着吃饭确实能够缩短就餐时间,让学生更快返回教室学习。但这种将学生视为“学习机器”的观念,忽视了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尊严。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就餐环境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应当学会文明就餐、享受用餐过程,而不是像生产线上的零件一样被快速“处理”。
“传统就是如此”不能成为合理解释。教育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反思和革新中实现的。曾经,体罚也被许多学校视为“传统”,但现在我们认识到其危害性。站着就餐这一“传统”同样需要重新审视。
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评价食堂质量的标准,不应仅限于食材营养和卫生条件,还应包括就餐环境的舒适性与人性化。
就餐环境看似小事,却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一件小事足以窥见学校是否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国内众多优秀学校都在努力改善学生就餐环境,有的甚至引入了营养师和餐饮礼仪教育。相比之下,这所中学的站着就餐“传统”显得格外落伍。
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达数小时,就餐可能是他们少有的放松时刻,剥夺学生坐着吃饭的基本权利,无异于剥夺了他们校园生活中的一份简单快乐。
“学校的饭菜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些站在餐桌旁匆匆进食的孩子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把椅子,更是教育应有的温度与尊重。
传统不应成为拒绝改进的借口,效率不能凌驾于健康与尊严之上,只有当学校管理者真正蹲下身子,从学生的高度看世界,才能明白:一张餐椅,承载的是对学生基本尊严的认可与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