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昨天发表文章,题目是《让学生站着吃饭,这样的学校传统不要也罢》。
新京报所谈到的事件,是网络上报道的聊城冠县一中,高中学生吃饭没有座椅,都是站着就餐这件事。
从图片当中就能看出熙熙攘攘黑压压的人群,每个人都是站着的,统一的校服,统一的发型,饭菜也是统一的。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说学校餐厅一直没有设置座位,这是学校的传统。
但是新京报却并不这么认为,说这一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违背教育规律,还涉嫌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明确的理念。
但是,诸多的评论却并不这么认为。
点赞量最高的评论: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不但没有凳子,连桌子也没有,都是大锅饭,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蹲在地上吃饭。
这应该是好多80后90后所共同经历的场景,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餐厅,只有食堂打饭的地方。没有桌子没有凳子,其实连餐厅都是露天的。
还有下面这个也是这样:站着吃饭咋了?我们80后高中时站着吃饭也没耽误考大学
还有一个评论说,站着吃饭对身体有好处,以前学校不都站着吃饭吗?
后面这个也说的,我们高中三年都是站着吃饭,整体上没有影响到上大学。国外很多活动也有站着就餐,没有什么不妥,不要上纲上线。
后面还有评论,1980年上大学4年餐厅就没见过凳子椅子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还有人批评太过于矫情,我上中学那会儿压根就没有餐厅。大家都是到厨房窗口买了饭回宿舍或者是就近找个地方蹲下来吃,哪有那么矫情
新京报批评这一做法有他的道理,按照文中所描述的,吃饭都要跑着去,吃饭都要站着,都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而且青少年胃肠道比较敏感脆弱,很容易引起胃病。
分析他背后的原因,新京报认为。还是因为在学校看来,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就让学生尽可能的把一切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至于吃饭时间能减少就减少,为了减少学生的吃饭时间,甚至让他们站着吃饭。
客观来讲,新京报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也看到上面那些评论,他们说的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上个世纪的教育受限于教育设施,确实存在很多人蹲着吃饭、没见过餐桌没见过餐椅的现象。
但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了,经济的发展理应让这些孩子们共享发展成果。既然有条件给他们安置,何必还要如此苛刻。
更何况还有几个评论,人家说的很有道理:
这不是传统,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漠视。过去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那是没有办法,现在各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坐着吃饭了。为啥不能改?
还有一个评论说的更清楚,中午吃饭不仅仅是吃饭,还在锻炼社交能力,放松心情。学校不能唯学习至上,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和自我的成长,学习只是人格和自我养成的一部分,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舒适轻松的午休时间。
学校站着吃饭这一传统它有着历史深刻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揪住这传统不放。而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让这些生在新世纪的孩子们,也要享受到教育的发展成果,而不是没苦硬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