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删除武汉大学,信号鲜明!百年名校深陷舆论漩涡
一份悄然的删除决定,一场持续发酵的舆情危机,武汉大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考验。
央视科教频道纪录片《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悄然删除了武汉大学的所有内容。这部原本包含八所高校的系列节目,将武汉大学从宣传片的“C位”彻底移除,替换为中国人民大学。
这一变化发生在2025年9月中旬,距离武汉大学承诺重新调查“图书馆事件”和相关问题已经过去四十多天,校方仍然没有向社会公布任何实质性进展。
一、央视出手,删除武大内容
央视科教纪录片《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遴选了八所大学为代表,讲述抗战中的大学故事。这些高校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在最早的宣传片中,武汉大学不仅位列其中,而且处于相当显眼的位置。如今,武汉大学的内容已被彻底删除,原来的八集纪录片变成了七集。
二、一删一撤,信号明显
央视删除武汉大学内容并非孤立事件。9月10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一篇特殊的硕士论文悄然下架。这篇曾以31万次下载量高居武汉大学文献榜首的《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正是两年前“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中杨某媛所撰写。
论文下架当天,武汉经开区法院的判决已生效50天,但被冤枉的肖某仍未等到武汉大学的正式致歉。与此同时,他因严重心理创伤多次尝试轻生的消息,与杨某媛此前发布的保研、法考通过的喜讯形成强烈反差。
三、荒唐论文,学术尊严何在
杨某媛的论文充斥着令人震惊的错误。作为一名法学背景的学生,她在论文中竟然写下“2001年我国出台《离婚法》”。但我国从未单独颁布《离婚法》,相关内容始终包含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之中。
论文中的历史常识错误更为离谱。杨某媛将新中国成立时间写为“1049年”——那可是北宋时期,距离1949年整整相差900年。数据层面的硬伤同样明显:论文声称总样本为2800人,但在分析子样本时却标注为3500人。
最严重的问题是学术不端。专业检测结果显示,这篇论文重复率高达45%,远超高校普遍要求的15%合格线,且存在大量数据伪造和大段抄袭。
四、校方沉默,舆情持续发酵
面对如此严重的学术诚信问题,武汉大学的选择却是沉默和拖延。8月1日,学校宣布成立专项小组调查肖某处分与杨某媛论文问题。但截至9月中旬,四十多天过去,调查仍未有明确结果。
这种轻描淡写的回应,与当初对肖某迅速定责的果断形成鲜明对比。8月中旬,学校悄悄隐藏了2023年发布的对肖某的处分通报,校外人员已无法查阅,仅限校内网访问,而学校对此未作任何解释。
五、央媒发声,批评步步升级
武汉大学的沉默和拖延引发了中央媒体的持续关注。2025年7月28日,中纪委发表文章《向诬告者亮剑 为干事者撑腰》,明确指出:“诬告是指故意捏造事实,与因误解而错告有本质区别。”
8月1日,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武大“处理迟缓”,要求“全面调查肖某处分的合理性与杨某媛论文问题”。8月上旬,新华社发文,用“等通知、听指示”暗讽武大“回避问题、向上推责”,呼吁“高校应坚守学术诚信与社会公正”。
9月,长沙晚报发表《这么离谱的论文怎么过得了审?》的新闻评论,提出三连问:指导老师是否履行了应尽的指导责任?评选专家是否做到了严格把关?学校在学术监督和质量把控方面是否存在漏洞?
六、对比鲜明,港校迅速回应
与武汉大学的拖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对相关举报作出了迅速回应。在网友向该校举报杨某媛“诬告他人+学术不端”后,学校成立独立调查小组。
经一个月调查,于8月6日发布公告,决定以“学术不端(论文抄袭、数据造假)+道德瑕疵(恶意诬告,破坏学术与社会公正)”为由,正式取消杨某媛的博士拟录取资格。
七、受害者苦难,施害者嚣张
在这场争议中,最令人心痛的是受害者肖某的遭遇。因这起事件,他的父母遭受网络暴力而失业,爷爷因受刺激突发心梗去世,姥爷则成为植物人。肖某本人也出现严重焦虑症状,自杀倾向高达80%。
原本拥有保研资格的他,因学校的记过处分错失机会,尽管法院已为其正名,但处分仍未撤销。更令人寒心的是,网络攻击并未因判决结束而停止,肖某至今仍背负着“校园猥亵者”的污名。
与此同时,杨某媛却一直在社交平台上对肖某进行嘲讽。不仅高调晒出“保研成功、法考通过、香港浸会大学博士拟录取通知”,还配文称“不好意思,我顺利毕业啦”。
她甚至公开表示:“你想保研可太难了,你考到哪所学校,我就把‘证据’寄到哪”,对肖某进行持续性精神挑衅。
八、百年名校,声誉危在旦夕
武汉大学的一系列争议已不仅是个别事件,而是系统性问题的表现。从2025年7月的“图书馆诬告案”,到9月初的“迎新座椅风波”,再到如今的“学位论文管理”被官媒点名,短短数月内,武大已多次陷入舆论漩涡。
每一次事件的发酵,都在消耗公众和媒体对学校的信任。武汉大学的应对迟缓,加剧了矛盾。在“诬告案”中,校方被指调查拖延、结果不透明,甚至被央媒批评“用‘等上级’搪塞”,导致舆情持续升级。
武汉大学至今仍未向社会公布任何实质性进展。
央视删除武汉大学内容,只是一个信号,而非问题的核心。核心在于学术诚信、社会责任和制度公正。
香港浸会大学已经作出了示范——经过一个月的独立调查,他们以“学术不端+道德瑕疵”为由,取消了杨某媛的博士拟录取资格。
武汉大学路在何方?不仅仅在于撤销一份不当处分,也不仅仅在于审查一篇问题论文,而在于重建整个学术监督体系和道德责任意识。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