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篇章为《 顺着历史学古诗 》—— 《大风歌》,它的作者是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6年,项羽火烧咸阳宫,杀了秦王子婴之后,有人劝他说,关中是个好地方,不如就在此定都吧。项羽回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然后就踏上了东归故乡的道路。
《大风歌》就是在刘邦回到家乡创作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古代文学有两大源头,一个是黄河流域的《诗经》,一个是长江流域的《楚辞》。前两篇和出自《诗经》,而《大风歌》虽属于汉朝的乐府诗,却有着《楚辞》的特征。
![]()
彼时,天下一统不久,刘邦刚刚打败了叛乱的淮南王英布。重新回到家乡沛(pèi)县(在今江苏徐州),大宴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刘邦脱口而出的就是《大风歌》,诗歌的意思是:
大风猛吹啊白云飞扬,
我平定了四海啊回到故乡,
到哪里寻找猛士啊镇守四方?
时局如此,可称得上“大风起兮云飞扬”,既是自然的风云,也是社会的风云,更是刘邦心中的风云,所以,这不是一般的天气描写,而是要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也是要触发一个真正的话题。这就是古代诗歌中一个很著名的修辞手法,叫“起兴”,也就是先说一件事情,再带出来真正想要说的事情。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也就是衣锦还乡。当年刘邦离开家乡的时候,连他父亲刘太公都认为他是个浪荡子,不如在家种田的哥哥有出息。而此时,他是何等威风凛凛,踌躇(chóu chú)满志!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一句真了不起,有了这一句,这首诗升华了,刘邦这个人也升华了。“威加海内”确实让刘邦志得意满,但是,他绝对没有忘乎所以,他心里始终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意识。打赢了天下,就能治理好天下吗?到哪里找那忠诚而又勇猛的壮士守住这锦绣江山呢?
当年,天下一统,在洛阳的庆功会上,他曾经说过:“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说安抚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要说率军打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才能得到天下。”这番“三不如”的高论,奠定了刘邦一代英主的地位。
据说,刘邦在唱完这首《大风歌》后,“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能笑能哭,居安思危,或许正是这首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