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2日,以色列军方再次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加沙城及周边多个地区遭到轰炸。硝烟四起、废墟成片,加沙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人道危机。
有当地流离失所者哽咽地描述:“爆炸就像火山喷发,一切都在瞬间被摧毁。”还有人绝望地说:“我们所有的帐篷都被炸毁了,再也没有地方可去。”
而以色列军方对外宣称,此次空袭是为“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做准备。话音未落,炮声又起。
加沙,这座被封锁、被轰炸、被重复撕裂的城市,正在发出无声的哀鸣。
空袭过后,街道已成瓦砾。坍塌的楼房、碎裂的马路,还有散落的生活物品——一个孩子的书包、半张家庭合影、一只不成对的拖鞋。
“我们原本就一无所有,现在,连躲雨的帐篷也没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在电话中这样告诉我们。他和五个家人目前暂居在一所已被炸毁半边的学校教室里。“没有人知道下一枚炸弹会落在哪里。”
这不是今年加沙遭遇的第一次空袭,但却是近期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
以军表示,空袭针对的是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训练营地和武器仓库。但不可否认,受害最深的依然是平民。
据当地医疗机构不完全统计,自本轮冲突升级以来,加沙已有超过数百人伤亡,其中近40%是妇女和儿童。救援组织称,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我们是在准备一场必要的地面行动,以消除安全威胁。”以军发言人如此解释。然而在国际社会的镜头下,轰炸背后所呈现的,是一场力量极度不对称的对抗。
有分析认为,以军此次军事行动,不仅是战术上的预热,更带有强烈的政治信号。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国内右翼势力的压力,同时也在回应近期来自加沙方向的火箭弹袭击。
但无论战略如何部署、理由如何陈述,战争最真实的代价,永远由最普通的百姓承担。
“我们只想平安地活着,吃一顿饱饭,睡一个整觉。”一位在避难所中接受采访的妇女低声说道。她三岁的女儿自空袭开始后,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国际社会呼吁克制,联合国再度发声要求停火,人道组织紧急调拨物资……但这些“例行公事”的回应,在战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现实是,仍有成千上万的家庭被困在加沙,无处可逃。他们没有安全通道、没有防空设施,甚至没有明天一定能醒来的信心。
我们不在现场,我们听不到每一颗炸弹坠落的声音,我们也感受不到他们颤抖的呼吸。
但我们至少可以追问:以“安全”之名发动的军事行动,到底是谁的安全?当一方的准备意味着另一方的毁灭,这场仇恨的循环,究竟有没有尽头?
愿战争的真相不被掩埋,愿平民的性命不再成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