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在进行主题分享。
9月13日,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导演陈凯歌在论坛上带来了名为《镜中天地 文明相照——影视的力量与文明的对话》的主题分享。
三星堆的神秘光芒、杜甫草堂的悠远文脉、金沙太阳神鸟的振翅翱翔、千年蜀道的荡气回肠,四川本身就是一部伟大史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地区的人今天在此共赴金熊猫之约,就是希望超越地域、语言、文化的障碍,以文明互鉴的方式,在人类共同的光影长河中融汇在一起。”陈凯歌说。
“影视艺术既是客观世界的载体,也是人类情感的湖海江河。我们通过镜头观察世界,也被世界通过镜头观照。这种双向互视的过程,就是文明的对话。”4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陈凯歌体会到,一切文艺创作,都是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与面向未来”中展开的。
向内观。真正的创作,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艺术须向下扎根吸取营养,才能向上生长。“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原乡与文化底气。它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江河。”陈凯歌说。
向外看。陈凯歌以拍摄的电影《妖猫传》为例,《妖猫传》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从演员、音乐家到顶尖的视觉团队,共同来描摹瑰丽的盛唐梦境。这种合作早已超越技术层面的合拍,它是在寻找文化上的共鸣,创作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文明互鉴。
“金熊猫奖像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影像故事在这里相遇,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看见相似,也看见差异,更看见融汇连接。”陈凯歌说,获得首届金熊猫奖电影单元最佳影片的《乔乔的异想世界》,就以孩童的纯真视角在全球引发广泛共鸣。
向前走。传承是根基,交流是视野,创新是走向未来的唯一路径。“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数字特效、虚拟制片、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影视艺术的制作方式。”陈凯歌认为,技术应是思想的羽翼,而非创作的枷锁。AI可以修复历史影像,辅助生成瑰丽场景,但它无法替代导演的判断、编剧的匠心与演员发自灵魂深处的表演。技术没有温度,而好的电影永远是温暖的,因为它关乎人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梁家旗 陈光旭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