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再生变数。根据中国商务部确认,原定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对话,因美方在会谈前夕采取单边制裁措施,面临破裂风险。
事件导火索源于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涉及半导体、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包括上市公司复旦微电及其关联企业。美方声称这些企业存在"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行为,但中方指出,此次制裁恰逢中美会谈前夕,明显带有政治操弄色彩 。
对此,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作出强硬回应,直接质问美方"意欲何为",并强调若不立即撤销制裁,中方可能退出谈判。当天晚间,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芯片、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应对美方滥用出口管制的行为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谈原计划讨论美单边关税、出口管制及TikTok等核心议题。根据美方披露,TikTok的美国业务剥离期限(9月17日)恰好落在会谈期间,双方需就过渡方案进行磋商。但中方已明确表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立场坚定不移,不会接受任何损害主权的无理要求 。
美方此举被观察人士视为典型的"谈判艺术"——通过极限施压为会谈增加筹码。此前特朗普政府多次在谈判前采取类似手段,例如在斯德哥尔摩会谈前渲染"二级制裁"威胁。然而此次中方反应异常强烈,除了口头抗议,更迅速启动反制措施,显示出"以斗争求合作"的战略定力 。
目前谈判陷入僵局:美方若坚持制裁,可能导致会谈流产;若撤销制裁,则需承受国内政治压力。这种两难处境,恰是美方长期依赖"单边主义工具箱"的必然结果。正如中方强调,经贸谈判需要诚意而非胁迫,任何试图通过制造危机迫使中方让步的企图,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
截至发稿,中美双方尚未就制裁问题达成妥协。马德里会谈能否如期举行,取决于美方是否在48小时内作出实质性让步。这场博弈不仅关乎两国经贸关系走向,更将检验国际规则能否抵御单边霸权的冲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