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4 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
让大家担心了,谢谢大家的关爱。”
9 月 13 日晚,罗永浩发文宣布西贝预制菜事件告一段落。他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表示 “要忙正事了”。
14 日晚 10 时,罗永浩在直播时,谈到了贾国龙的上述表态截图。罗永浩表示,他 14 日白天看到上述截图后不太当回事,“觉得他有这个态度挺好,那他就改呗。” 晚上才知道,贾国龙的截图还有后半部分:“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地帮西贝进步。”
罗永浩在直播中斥责对方:“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我 5 个人吃了 15 个菜,都是预制菜的味道,吃了个恶心,卖得又挺贵,所以我发微博抱怨了两句。他若不理我,我估计这事一天就过去了,结果他要带 17000 名员工和我这个网络黑嘴开干,说开放全国门店后厨。第二天全国媒体都去他店里拍,拍出了很多问题,全国都在嘲笑,他也慌了,今天他承认应对方式有错,写了这个。我以为挺好,没想到截图还有后半段。”
“他说我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我怎么坏了?‘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我就是你顾客啊,你对别的初恋这么好,对我这个初恋怎么这么差呢?而且别人虐你千百遍,我只唠叨了一遍,就骂了你一次,剩下的全是你自杀,怎么却说我是网络黑社会?你对我这个顾客,表现得就像个网络黑社会。你要这样,我就给你西门子待遇了。”
在西贝与罗永浩围绕预制菜展开的争议中,双方的多轮表态不仅成为舆论焦点,更折射出企业危机应对、消费者沟通及行业发展中的多重问题,值得深入拆解与反思。
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应对逻辑来看,其态度的 “反复性” 暴露了企业危机管理的明显短板。起初面对罗永浩的消费抱怨,贾国龙选择 “强硬否认 + 起诉威胁”,甚至高调推出 “开放后厨”“罗永浩套餐” 等举措,试图以 “对抗式” 姿态平息争议,却忽视了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 —— 对食材新鲜度与消费知情权的关注。后续媒体探访曝出的门店问题,反而让企业陷入更被动的舆论境地。直到 9 月 14 日的表态,贾国龙虽承认 “应对方式有错”,承诺 “向胖东来学习透明化”,但又在同一表态中痛斥罗永浩为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这种 “一边道歉一边指责” 的矛盾言行,彻底消解了道歉的诚意。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极致透明 + 用户至上”,而贾国龙的表态却未能体现对消费者意见的真正尊重,反而暴露了企业在面对批评时的情绪化与认知偏差,所谓的 “学习” 更像是流于表面的口号,难以让公众信服。
再看罗永浩的角色与反应,其从 “事件告一段落” 到 “坚决反击” 的转变,本质上是消费者权益意识与沟通边界的碰撞。最初罗永浩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吐槽 “预制菜口感差、价格高”,属于合理的消费反馈范畴;当他看到贾国龙 “告一段落” 的表态时,也曾表现出 “愿意搁置争议” 的态度。但贾国龙对其 “网络黑社会” 的定性,触碰了公众对 “正常消费批评” 与 “恶意攻击” 的界定底线 —— 罗永浩的核心诉求始终是 “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合理质疑权”,而贾国龙的指责不仅否定了其消费者身份,更将正常批评污名化。罗永浩后续提出 “起诉咨询”“拒绝调解”,既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反映出消费者对 “企业无视合理意见、反而倒打一耙” 行为的反感。这种情绪共鸣,也解释了为何舆论更多站在罗永浩一侧 —— 公众反感的并非企业犯错,而是犯错后不直面问题、反而攻击消费者的态度。
该图片可能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