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变幻莫测,宝宝的身体适应能力还不完善,发烧是这个季节常见的问题。了解宝宝发烧的原因,家长们才能更好地应对。
感染因素
1. 病毒感染:秋季是病毒活跃的季节,像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宝宝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就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还会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腺病毒感染除了引起发热,还可能导致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比如,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感染了流感病毒,由于宝宝们接触密切,就很容易相互传染。
2.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也可能在秋季“盯上”宝宝。如果宝宝感染肺炎链球菌,可能引发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严重时还会呼吸急促。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引起皮肤疖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同时伴有发热。例如宝宝不小心皮肤擦伤,没有及时清洁消毒,就可能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在秋季也不少见,它主要侵犯呼吸道,引起支原体肺炎。宝宝感染后,发热可持续2 - 3周,体温在38℃左右,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比如宝宝开始只是偶尔咳嗽,之后咳嗽越来越频繁,伴有低热,就需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非感染因素
1. 气温变化:秋季昼夜温差大,早上还比较凉爽,中午又热起来。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气温的快速变化。如果家长给宝宝增减衣物不及时,宝宝就容易着凉,身体为了抵御寒冷,会通过升高体温来增强免疫力,从而引起发烧。例如早上出门时给宝宝穿得较厚,中午气温升高没有及时减衣,宝宝出汗后吹风,就可能着凉发烧。
2. 干燥缺水:秋季空气干燥,宝宝水分流失快。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宝宝的呼吸道黏膜会变得干燥,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发烧。而且身体缺水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也可能引起体温升高。比如宝宝不爱喝水,嘴唇干裂,尿量减少,这时就可能因为缺水而发烧。
3. 疫苗接种:有些宝宝在接种疫苗后,身体会出现免疫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烧。一般这种发烧体温不会太高,多在38.5℃以下,持续1 - 2天就会自行缓解。这是因为疫苗作为一种外来的抗原,进入宝宝体内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引起体温升高。比如宝宝接种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轻微发热。
宝宝在秋季发烧,原因多种多样。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症状,比如是否有咳嗽、流涕、腹泻等伴随症状,以便初步判断发烧原因。如果宝宝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让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