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的死,确实是全剧最扎心的一笔,那么小的孩子,还没好好看世界,就成了大人贪欲和愚昧的牺牲品。说实话,这部剧的结局比原著还狠,直接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但你看完细琢磨,里头其实藏着不少值得思考的东西。
先说褚韶华吧,这女人是真不容易。丈夫陈大顺走了,她一个人带着萱萱,硬是靠着一股劲儿把日子撑起来。萱萱就是她的命,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动力。结果呢?最信任的家人背后捅刀,小叔子陈二顺竟然趁她睡着摸进房间,想用龌龊手段控制她。
萱惊醒哭闹,陈二顺怕事情败露,竟用被子活活把孩子闷死了。这哪是人干的事?简直丧尽天良!褚韶华那一刻的崩溃和绝望,可想而知。她抄起菜刀砍向陈二顺,不是疯狂,是一个母亲被逼到绝境的反击。之后她亡命上海,不是逃,是不得不走——老家再没她容身之地了。
但褚韶华的选择其实有她的道理。上海是大城市,机会多,她早就想过把生意做到那儿去。而且她闺蜜曾二妞也在上海。二妞这姑娘也是命苦,被男人卖进妓院,是褚韶华凑钱把她赎出来的。二妞去了上海重新开始,这也给了褚韶华一点希望:就算人生跌到谷底,也不是没可能爬起来。所以她去上海,不是盲目逃窜,是带着一丝清醒的规划。虽然心里揣着恨、带着对女儿的愧疚,但她没放弃活下去的念头。这其实挺正能量的——人遇到再大的打击,只要不自我放弃,就总有出路。
再说陈家,真是应了“自作孽不可活”。陈母这人吧,你说她坏到底吗?也不是。她有时候还有点良心,比如当初分家产时还想给褚韶华留点后路。但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主见,耳根子软,谁在她耳边吹风她就听谁的。宋萍妈一来挑拨,说褚韶华迟早改嫁,她就动摇了;陈二顺胡作非为,她也不敢坚决阻拦。结果呢?一步步纵容,最后导致孙子惨死,儿子被砍,家破人亡。陈母的悲剧告诉我们:没有原则的善良,其实就是恶的帮凶。
而陈家绝后,表面看是萱萱死了、陈二顺被砍(原著里他应该是没活成),但根源是陈家的腐朽和短视。陈二顺贪财好色,宋萍妈只顾眼前利益,陈母摇摆不定——他们联手上演了一出家庭悲剧。所以说,一个家的兴旺,真不是靠血缘延续,而是靠正气和智慧传承。陈家自己把根烂了,绝后是迟早的事。
最后说说宋萍。她可能是结局里最意外的一个“受益者”。其实说“受益”有点残酷,毕竟她也没主动害人,但确实,陈家的崩塌反而让她解脱了。她嫁到陈家后过得啥日子?丈夫家暴,婆婆只把她当生育机器,天天逼她喝药求子。她性格软,不敢反抗,只能忍着。但陈二顺一死,褚韶华一走,陈家就剩她和婆婆了。虽然家道败落,但她再也不用挨打受气,也不用被逼着生儿子了。她甚至有机会考虑改嫁,或者过点自己的小日子。从这种角度看,她确实是脱离了苦海,获得了某种新生。
但这部剧并没有把宋萍的结局塑造成“胜利”,而是透着淡淡的悲哀。她的自由,是用陈家的毁灭换来的,是被动得到的。这反而让人思考:旧时代下,很多女性的人生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命运从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宋萍的“好结局”,其实是对那个时代的讽刺。
总之,《灼灼韶华》的大结局不是那种爽文式的报复,而是一地鸡毛后的残酷真实。褚韶华亡命上海,带着创伤重新开始;陈家因贪婪愚昧自取灭亡;宋萍意外获得自由却满身伤痕。它告诉我们:人性复杂,命运无常,但就算被生活踩进泥里,人还是得往前看。褚韶华没放弃,宋萍也有了新可能——这大概就是结局里最积极的一点暗示: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不过说真的,看完还是心疼萱萱。孩子是最无辜的,却成了大人世界里的牺牲品。这也提醒咱:无论什么时候,都别让大人的算计和贪心,毁了孩子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