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网9月13日披露,根据五角大楼2026财年预算报告,美国国防部已拨款超过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9.5亿元)用于研发25种新型机密武器。这项名为“SHOTCALLER”的秘密计划,旨在根据所谓“太平洋威慑计划”建立快速和压倒性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对抗中国。
“SHOTCALLER”计划的核心是“先进创新技术”(AIT)项目,该项目作为最大组成部分,已申请11.6亿美元资金,用于推进25款机密武器原型的持续研发。
该项目此前已累计获得超过96亿美元拨款,涵盖多个不同规模的项目。这些资金将用于加速高科技武器系统的开发,确保美军在印太地区保持技术优势。
预算文件显示,这些武器研发项目配备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代号,包括“阿斯加德”(Asgard)、“黑色马林鱼”(Black Marlin)等。部分项目如“拆弹部队”(Hurt Locker)、“贝利”(Pele)等已在前几年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SHOTCALLER”项目由五角大楼高层直接管理的战略能力办公室负责。其中的AIT项目让五角大楼能够绕开传统采购渠道,在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和太空部队中进行快速原型测试。
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构建无缝“杀伤链”,整合远程火力、天基移动目标数据与多军种联合行动,以确保美军在未来冲突中实施快速压倒性打击。
五角大楼宣称,这些努力旨在克服先前作战实验中发现的短板,为美军在印太地区应对所谓的“高端冲突”做准备。
针对美方鼓噪大国对抗的论调,中方已多次进行批驳。今年7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林剑强调,中国“从来不搞恶性竞争和大国对抗,无意取代谁、挑战谁”。
外交部发言人6月就美方涉华消极论调表示,美国才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霸权国家,是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
中方指出,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推进所谓“印太战略”,在南海地区部署进攻性武器,在亚太地区煽风点火、制造紧张局势,正将亚太地区变成“火药桶”,引发地区国家深切担忧。
美军加速研发针对性武器的背景是亚太地区安全局势持续紧张。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开展多项联合军演。
仅2025年1-8月,台湾海峡及南海地区的外军舰机活动频次同比激增28%。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已调整部分经南海的航线,航运保险费用相应上涨12%。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涉及台海、南海航线的国际贸易额占全球总量的31.7%,地区局势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供应链稳定。
美军不仅加速研发传统武器,还在积极发展新概念武器系统。2025年9月8日,美国空军签发了开发和生产下一代钻地弹(NGP)的合同。
这种新型钻地弹旨在替代GBU-57钻地弹,要求重量在10吨或以下,精度更高,即使在GPS受干扰时也能保持精确打击能力。
美军要求新钻地弹采用新型引信,能够计数钻地深度和感应地下空间形成的“空隙”,以确保对加固目标的破坏效果。
五角大楼的这些举措旨在应对其在亚太地区感知到的所谓“挑战”,但这种军事竞赛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
国际关系专家普遍认为,与冷战时期的两极对抗不同,当下的印太安全格局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维博弈特征。
中国在坚定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始终致力于通过外交渠道化解分歧。中国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强调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这一理念获得东盟多国的积极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