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一个夜晚,26岁的肯尼亚青年邓肯·奥金多怀揣期待踏上了前往曼谷的航班。他卖掉了家中仅有的牲口,向朋友借债,还搭上了全部积蓄,才凑齐了1548美元的“招聘费”。
在投奔目的地的路上,奥金多畅想着:一家承诺高薪的客服岗位正在等待着他,这是他改变家庭困境的全部希望。然而仅仅几小时后,希望就开始崩塌,噩梦般的日子来了……
一辆破旧的卡车在机场接上他和另外六名肯尼亚人后,司机收走了他们的护照,并向海关人员谎称这些神情紧张的非洲青年只是普通游客。
漫长的车程后,他们被带上一艘渡船,在夜色中穿过边境河流,最终被关进缅甸一个高墙环绕的园区——这里由一些自称来自中国的犯罪集团控制,四周有持枪守卫看守。
随后的三个月里,奥金多每天被迫用数千个虚假社交媒体账号伪装成美国投资人,诱骗欧美民众投资数字货币——达不到每日指标就会遭到殴打、关冰室、断食处罚……
他目睹有人被电击,有人遭受性折磨,每晚都祈祷自己不要成为下一个——“那是人间地狱”,他回忆道:“我彻底崩溃,甚至失去了所有希望”。
奥金多的遭遇并非个例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最新报告显示:自2021年缅甸政局动荡以来,其边境地区的诈骗园区从11个激增至26个。这些由犯罪集团运营的中心正在将目标从亚洲转向非洲——不仅祸害中国人、越南人、印度人……
还将目光转向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英语普及率较高的非洲国家。联合国驻东南亚代表贝内迪克特·霍夫曼说到:“犯罪团伙需要精通英语、熟悉数字技术的劳动力”。
“当中国、印度等传统来源地的招募变得困难后,他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非洲青年”。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2万人被困在缅甸各地的诈骗园区。其中,东非籍人员正快速增加。
这一转变与非洲当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肯尼亚,35岁以下人口占比高达80%,失业率长期徘徊在40%左右。总统鲁托政府推行劳动力出口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年轻人出国谋生的意愿。
近期民调显示,每10名肯尼亚青年中就有4人考虑移民。犯罪团伙利用这种心理,通过社交媒体、招聘网站甚至深入农村地区进行招募。他们承诺:高薪工作、免费机票和签证支持。
而要求的仅仅是2000美元左右的“招聘费”——这笔钱相当于肯尼亚普通家庭数年的收入。“这些招募者巧妙地利用了政府推动的移民政策”,东非打击人口贩运基金会主任穆图库·恩古利指出:
“他们呈现所有合法招聘的文件,甚至伪造劳工部许可,让受害者深信不疑”。然而真相是,一旦踏入园区,这些人就成为现代奴隶。他们被迫每天工作18小时,实施“杀猪盘”等诈骗活动。
园区由武装人员看守,逃脱几乎不可能。即使侥幸获救,遣返过程也异常艰难。由于多数东非国家在东南亚没有使馆,确认受害者身份需要数月时间。
泰国官员必须在边境逐个核实被救人员是否确属受害者,然后等待其政府支付回国费用。乌干达籍受害者苏珊·瓦富拉回忆:2022年获救后,她在泰国四个拘留中心辗转一个月才完成验证程序。
“如果不够幸运,我可能就在那里烂掉了”,她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成功遣返,招聘活动仍在继续——奥金多回国后仍不断收到同胞咨询东南亚工作的信息。这些公司更换名称后继续运营,新的受害者持续涌入。
面对这一危机,东非各国开始采取行动
肯尼亚政府在2025年1至4月间从缅甸撤回175名公民,这个数字超过过去两年救援人数的总和。内罗毕法院近期颁布禁令,禁止涉事公司继续招募海外劳工。
但专家认为彻底铲除缅甸电诈犯罪团队需要国际合作——犯罪集团利用外交漏洞,故意告诉受害者“你们的政府不关心你们”。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专家杰森·托尔指出:这不仅是犯罪问题,更是外交和人权危机。
回到内罗毕的奥金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他起诉了招聘公司,在社交媒体分享经历,帮助其他受害者联系援助组织。“有时我害怕回忆过去”,他说:“但我告诉自己,必须站出来拯救更多人”。
他的故事折射出无数非洲青年的困境:在追求更好生活的道路上,他们不仅面对经济困境,还要警惕跨国犯罪的陷阱。而当诈骗产业在全球扩张时,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这场斗争需要比犯罪网络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