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个月发工资都是最大的难题,一把手的精力主要都放在工资保障上。”回忆起成本规制政策实施前的困境,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颜廷虎仍感慨万千。 如今,在全国多地公交线路减少、公交公司停运的变革浪潮中,济南公交却凭借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稳健运营,还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济南公交推出的特色文旅双层巴士
9月11日至12日,交通运输部2025年“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济南。据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5.8万辆,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居世界首位。目前,全国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深入采访,探寻济南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突围之道。
政策兜底:
三年一修订的成本规制,破解“钱袋子”难题
“公交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颜廷虎直言,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济南公交稳住运营基本盘的关键。
2022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成本规制办法》《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财政补贴办法》,将城市公交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颜廷虎坦言,上述相关政策的落地,改变了济南公交此前的窘迫局面。
▲济南567路小巷公交车在路上行驶图据视觉中国
所谓成本规制,即政府通过科学核算公交企业的合理运营成本,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确保企业能够覆盖成本、正常运营并保障职工收入。据颜廷虎介绍,政策实施后,济南公交不仅摆脱了“工资焦虑”,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线路优化、服务提升等发展层面。“从全国公交兄弟单位的交流情况来看,济南市对公交的支持力度应该排在前列,做得非常好。”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济南的成本规制政策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建立了动态完善机制。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海军介绍,济南每三年会对成本规制政策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2025年刚刚完成最新一轮调整,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财政补贴标准。这一机制能让政策贴合公交运营的实际需求,确保补贴力度不降低,满足企业日常运营需要。
资产盘活:
从“公交运营商”到“公共服务商”
“光靠政府补贴不够,公交企业自身也要主动‘造血’。”记者了解到,面对全国公交客运行业的萎缩态势,济南公交主动转型,通过盘活资产、拓展业务,从单纯的“公交运营商”向综合“公共服务商”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济南公交通过搭建直播间,打造城市生活服务商
在济南多个公交首末站,“公交+餐饮”的便民服务点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走进位于黄岗的公交首末站,干净整洁的食堂不仅为公交司机提供热乎饭,还向周边市民开放。
“我们的饭菜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很多附近居民都会来这里买早餐、午餐,甚至打包回家当晚餐。”颜廷虎介绍,济南开展“公交+餐饮”生活服务,目前已经成立了10家餐饮门店及2家超市,既解决了职工就餐问题,又通过对外经营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一举两得”。
济南公交的“造血”能力体现在对下游产业的深耕上。据悉,目前,济南公交集团旗下拥有旅游公司、广告公司等子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我们的旅游公司会结合济南的文旅资源,推出‘公交+旅游’线路,比如今年刚推出的古城游览公交,运行效果非常好,既方便了游客,又提升了公交的品牌影响力。”颜廷虎说。
广告公司则利用公交车身、场站广告位等资源,承接各类广告业务,每年的广告收入也能补贴一部分运营成本。他介绍,目前已统筹6000余个候车亭、4700余块车尾LED等试点开展车体广告业务,广告业务将成为集团第三个营收过亿元的业务板块。
此外,济南公交还积极对外开放专业服务,挖掘资产潜力。“我们的汽车检修业务已经对外开展,凭借专业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社会车辆前来维修。”张海军透露,下一步济南公交还将整合全市所有公交首末站的充电资源,向社会车辆开放运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运营市场潜力很大,这将成为我们新的收入增长点。”
颜廷虎介绍,针对身体条件不满足公交驾驶条件的老员工,济南公交积极拓展延伸“公交+物流”市场,利用集团自有130余部厢式货车开展绿色城配业务。“我们和快递企业合作,利用老职工的责任心和经验,开展生鲜、药品等冷链配送服务。”
▲济南公交推出的“把子肉”公交卡等特色周边产品
张海军解释,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让老职工实现“转岗再就业”,还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每年能为公交集团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介绍,当前,济南公交集团“公交+”产业板块收入规模已达到6亿元以上。颜廷虎表示,济南公交集团通过实施“双轮驱动”策略,逐步突出多种经营板块市场功能,搭建“公交+”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公交产业链,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多元化经营,强力“造血”,辅业反哺主业。
服务创新:
方便市民周末出游,也为山区村民出行提供保障
“客流是公交的生命线,只有提供符合市民需求的服务,才能留住乘客。”颜廷虎表示,面对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客流变化,以及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提升,济南公交通过优化线路、拓展服务范围,实现了客运量的稳定,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随着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的相继开通,城市公共交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济南公交推进公交与轨道的“双网融合”。“我们把每个地铁口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客流集散点(OD点),对周边公交线路进行重新规划调整。”颜廷虎介绍,对于与地铁线路重叠较多的长线公交,济南公交根据客流变化缩减运力;而在居民区、学校、商圈到地铁口的“最后一公里”,则大量开辟预约巴士和微型循环公交。“市民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乘车,微型公交班次灵活、站点密集,极大方便了大家换乘地铁,也为公交吸引了更多客流。”
▲在济南西站公交枢纽停车场停靠的双层公交车图据视觉中国
在轨道交通服务不到的区域,济南公交则主动填补空白,拓展服务版图。“旅游景区周边、南部山区、起步区、济阳、长清这些郊区和新区,都是我们重点发力的区域。”颜廷虎说,通过开通前往这些区域的公交线路,济南公交不仅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还拉动了客运量增长。他以南部山区为例,济南公交开通的多条旅游专线,既方便市民周末出游,也为山区村民出行提供了保障,线路客流量持续稳定。
针对市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济南公交大力发展定制公交业务。“目前我们投入了700多条定制公交,覆盖了通勤、上学、旅游等多个场景。”颜廷虎介绍,企业可以为员工定制通勤专线,学校可以为学生定制上下学专线,市民还能通过平台发起拼车需求。“定制公交不仅舒适、快捷,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颜廷虎表示,下一步,济南公交还计划与更多互联网平台合作,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我们会借助平台的技术和用户资源,优化定制公交的预约和调度系统,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借力发展:
亚行贷款赋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在推动公交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济南还积极借助外力,为公交基础设施升级注入资金支持。其中,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贷款的引入,成为济南公交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助力。
据了解,亚行贷款主要用于济南公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包括新建公交场站、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升级智能调度系统等。“这些投入不仅改善了公交的运营条件,还提升了公交的吸引力。”颜廷虎说,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使用,让市民出行更加环保、舒适;智能调度系统的升级,则提高了线路运营效率,减少了市民候车时间。
▲9月12日,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民政部等联合开展的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济南启动
“利用亚行贷款资金,我们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公交首末站及配套设施,极大提升了济南公交的公共服务水平。”张海军介绍,以黄岗公交首末站为例,通过亚行贷款改造后,站点不仅配备了现代化的调度中心、候车大厅,还增设了充电桩、卫生间、便民服务点等设施,成为集运营、服务、便民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张海军表示,借助亚行贷款等外部资金,济南公交实现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公交发展争取更多支持。”
在全国公交行业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济南公交通过政策兜底、资产盘活、服务创新、借力发展的“组合拳”,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发自济南
编辑郭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