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 这份伴侣情,从不在嘴上的甜言蜜语里,而在清晨厨房中熬得稠稠的粥 —— 因为记得对方不爱吃太稀的;在傍晚阳台收下的衣服里 —— 因为知道对方怕褶皱;在夜里客厅常亮的小灯里 —— 因为提前想到对方起夜会怕黑。人们常说 “恩爱夫妻”,可恩爱从不是挂在嘴边的那句 “我爱你”,是这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 “我记得”,是那些遇到事时的 “我陪你”。一辈子很长,夫妻能不能走到头,能不能一直恩爱,不用听他们怎么说,看几件事,心里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件事,遇事不指责,先护着对方
夫妻是过日子的队友,不是挑错的裁判,真恩爱从来都是遇事时先站在对方身边,而不是先讲道理、挑毛病。就像明朝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当年朱元璋还在领兵打仗的时候,被陈友谅围困在龙湾,粮草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营里有士兵私下议论,说马皇后私藏了粮食不肯拿出来,有人把这话传给朱元璋,要是换成别的夫妻,说不定先急着叫来对方质问 “你怎么能这么做”,可朱元璋没这么干。他先找马皇后问清楚情况,结果才知道,马皇后早就把自己宫里的粮食、布料都拿出来分给了士兵,自己每天就吃点野菜粥。
后来朱元璋把真相跟士兵们一说,营里的士气更足了,打赢了那场仗。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不管朝堂上的事多忙,不管有人怎么在他面前说马皇后的不是,他始终先信马皇后,护着马皇后。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好几年都没再立皇后,因为他知道,那个遇事会跟他站在一起、他也愿意先护着的人,再也没了。
还有常看的电视剧《父母爱情》,江德福和安杰那对,也特别能说明这事。安杰是资本家小姐出身,刚到岛上的时候,总有人背后说她 “资产阶级作风”,有一次邻居大婶当着好多人的面指责安杰 “娇气”“浪费水”,安杰脸都红了,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反驳。江德福正好下班回来,看见这场景,没问安杰 “你是不是又跟人吵架了”,也没说 “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脾气”,而是直接走到安杰身边,对着那个大婶说:“我媳妇什么样我清楚,她用水是多了点,但那是为了洗干净衣服,没浪费。再说了,我家的水,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轮不到外人管。” 说完就牵着安杰回家了。后来安杰跟江德福说,那天要是他没来,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江德福就说:“你是我媳妇,别人说你,我肯定得护着你。” 你看,这就是恩爱,不是嘴上说得多好听,是遇事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把你护在身后。
第二件事,把 “麻烦” 过成日常里的甜
过日子哪有没麻烦的?做饭要买菜洗碗,洗衣服要分类晾晒,老人生病要照顾,孩子上学要操心。可真恩爱的夫妻,从不会觉得这些麻烦是负担,反而能在这些麻烦里找出甜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麻烦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人一起扛的事。
宋朝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俩人都是爱读书的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可天天都有乐趣。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 “赌书泼茶”,坐在书房里,拿出一本古籍,你问我某句话在第几页第几行,我问你某个典故出自哪本书,谁答不上来,就要喝一口茶。有一次赵明诚问李清照一个典故,李清照一下子就答上来了,赵明诚没答上来,只好端起茶杯喝,结果喝得太急,茶洒了一身,俩人看着对方,笑得前仰后合。这算麻烦吗?要找书、要记内容,输了还要喝茶,可他们不觉得麻烦,反而把这当成了日常里最甜的事。后来赵明诚去世了,李清照还在词里写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想的就是当年一起 “找麻烦” 的日子。
还有《金婚》里的佟志和文丽,文丽有洁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把家里的桌子、椅子擦好几遍,地板要拖得能照见人,佟志一开始觉得麻烦,说 “家里又没来客人,不用擦这么干净”。可文丽说 “干净点住着舒服”,佟志没跟她吵,反而后来自己也养成了习惯,早上起来先帮文丽擦桌子。
文丽怀孕的时候,突然想吃酸的,大半夜的非要吃山楂糕,佟志看她难受,二话没说就穿上衣服出门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半夜没超市开门,佟志跑了好几条街,才找到一家 24 小时营业的小卖部,买了山楂糕回来。文丽吃着山楂糕,眼泪都快下来了,说 “让你跑这么远,太麻烦了”。佟志就说 “你想吃,再麻烦我也愿意”。后来文丽老了,得了糖尿病,不能吃甜的,佟志就每天给她做无糖的饭菜,记得她爱吃的茄子要选嫩的,土豆要炖得烂一点。这些事,哪一件不麻烦?可佟志和文丽就这么一起扛了五十年,把麻烦过成了甜,这就是恩爱。
第三件事,记住对方的 “小在意”,比说 “我爱你” 更实在
很多人觉得,说 “我爱你” 就是恩爱,可实际上,记住对方那些不起眼的小在意,比说多少句 “我爱你” 都管用。因为那些小在意,是藏在心里的,不是挂在嘴边的,能记住的人,才是真的把对方放在了心上。
苏轼和王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王弗嫁给苏轼的时候,苏轼还是个年轻的文人,待人真诚,就是容易轻信别人。王弗知道苏轼这个小在意 —— 他总怕自己看错人,跟不好的人交朋友。所以每次苏轼和客人聊天,王弗就坐在屏风后面听,等客人走了,就跟苏轼说:“刚才那个客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定,一看就不是踏实人,你以后少跟他来往。”“那个朋友,跟你聊天的时候总说别人的坏话,这样的人不能深交。” 一开始苏轼还没太在意,后来发现王弗说的都对,那些被王弗提醒过的人,果然要么骗了苏轼,要么跟他断了来往。苏轼这才知道,王弗记住了他的小在意,还一直在帮他。后来王弗去世了,苏轼在《江城子》里写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难忘的,不只是王弗这个人,还有她记住他小在意的那些日子。
钱钟书和杨绛也是这样。杨绛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走夜路,钱钟书就记住了。他们住在清华大学的时候,钱钟书晚上要去图书馆看书,总是先把杨绛送回宿舍,看着她进了门,把灯打开,才去图书馆。后来钱钟书生病了,住院的时候,杨绛每天去看他,钱钟书就记住杨绛爱吃的菜,跟护士说 “我爱人喜欢吃清淡的,麻烦你们多给她准备点青菜”。有一次杨绛感冒了,没去医院,钱钟书就急得不行,让护士给杨绛打电话,问她好点没,还说 “等我好了,就给你熬粥喝”。你看,这些都是小在意,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这些小在意,让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杨绛后来在书里写 “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钱钟书一生是我生命中的钱钟书”,这份感情,就是靠记住对方的小在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第四件事,老来有伴,不是一句空话,是手牵手的习惯
夫妻能不能恩爱一辈子,看老了的时候就知道了。年轻的时候,有激情、有精力,说恩爱容易;可老了的时候,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腿脚不利索了,还能互相陪着,互相照顾,那才是真的恩爱一辈子。
还是说《父母爱情》,最后几集的时候,江德福和安杰都八十多了。江德福耳朵不好,安杰跟他说话,就要凑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地说,有时候说好几遍江德福才能听清楚,安杰也不烦,还是慢慢说。安杰腿脚不方便,不能长时间走路,江德福就每天早上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走几步就停下来歇一歇,给她递口水喝。有一次安杰想晒太阳,江德福就把椅子搬到阳台,扶着安杰坐下,自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陪着她晒太阳,俩人不说什么话,就看着对方笑。有时候孩子们来看他们,问他们想吃什么,江德福就看安杰,安杰就说 “你爸爱吃饺子,包点饺子吧”,江德福就说 “你妈爱吃面条,再煮点面条”。你看,老了的时候,不是要做什么大事,是能一起晒太阳,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是心里还想着对方爱吃什么,是手牵手的习惯。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例子,傅雷和朱梅馥。傅雷脾气不好,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生气,朱梅馥总是包容他,等他气消了,再跟他讲道理。后来傅雷老了,眼睛花了,不能再翻译书了,朱梅馥就每天给他读报纸,读他喜欢的文章。傅雷的腿不好,朱梅馥就每天给他按摩,帮他泡脚。有一次傅雷生病住院,朱梅馥就在医院里陪着他,晚上睡在折叠床上,每天给傅雷擦身、喂饭。傅雷在病床上说 “梅馥,这辈子有你,我值了”。朱梅馥就说 “咱们都老了,就该互相陪着”。后来他们一起走了,可他们老来互相陪伴的样子,却成了很多人心里恩爱夫妻的样子。
其实夫妻恩爱一辈子,真的没那么复杂。不是要多浪漫,也不是要多富有,是遇事时不怪对方,麻烦时不嫌对方,小事上记得对方,老了还陪着对方。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 是熬了一辈子的粥,是收了一辈子的衣服,是开了一辈子的小灯,是扶着走了一辈子的路。
身边也有这样的夫妻,可能他们没说过多少 “我爱你”,可他们一起买菜做饭,一起照顾老人孩子,一起面对生活里的风风雨雨,老了还能手牵手在公园里散步。不用问他们 “你们恩爱吗”,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了。这样的日子,平淡却踏实,普通却温暖,才是真正的恩爱一辈子。
所以别再纠结对方有没有说 “我爱你”,也别再羡慕别人的浪漫故事,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遇事会护着你,是不是不怕麻烦陪你过日子,是不是记住你的小在意,是不是愿意陪你到老。要是这些事对方都做到了,那你们就是能恩爱一辈子的夫妻,这样的感情,比任何甜言蜜语都珍贵,比任何浪漫故事都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