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正朝着隐形、致命、智能、多数量、自主化方向发展,已成全球战略核心,各国争相发展以争夺海洋优势。
故事始于北极。日前,北约在巴伦支海执行任务时生变数:美国“杰拉尔德・福特号”航母在两艘挪威军舰护航下行动,北约作战中心紧盯数十公里外俄罗斯科拉半岛基地——那里驻扎着亚森和亚森-M级潜艇,它们是俄海军最安静、最难探测的型号,可发射亚音速与高超音速导弹。
某一时刻,云层遮蔽太空观测,天空放晴后,北德文斯克号、喀山号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潜艇消失。北约推测其可能追踪航母,随即从英、挪、冰岛、西西里岛等地基地,派出27架配备声纳浮标与先进传感器的P-8A波塞冬飞机展开大规模搜索。
虽暂未可知搜索结果,但此事凸显潜艇在现代战争的独特地位——在看似可控的世界里,潜艇是最隐形、最可怕的战争机器。
水下技术发展正重塑全球研究重点与地缘战略。核动力潜艇、配备空气独立推进(AIP)的柴电潜艇、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均在持续进步。
8月底,俄罗斯与他国在太平洋开展首次历史性联合水下巡逻,并联动飞机进行“敌方”潜艇探测与模拟摧毁演习。他们借战术演习向北极推进,从日本海航行至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这些区域是西北航道与北海航线的关键入口。
伦敦国王学院战略研究正教授、ISPI合作者阿莱西奥・帕塔拉诺指出,自二战起,西太平洋便是海上主战区,潜艇作用关键。该区域瓶颈、海峡、岛屿密布的地理特点,适合潜艇隐蔽打击军舰与商船。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7月底的会议上强调,潜艇部队对保障俄主权安全、维护利益、促进地区与全球稳定意义重大。
水下无人机是重要发展方向,专为侦察、监视、水雷探测及反潜战设计,搭载先进传感器与人工智能,能在恶劣环境运作,实时传敏感数据并降低人员风险。
美国海军正试验Orca自主无人机,多国亦跟进,未来,大型水下无人机“托管”数十架小型无人机执行“蜂群”任务或成常态。
传统潜艇也在进化。西班牙海军将军费尔南多・阿吉雷・帕斯托尔表示,潜艇通过减少电磁、视觉声学痕迹提升隐形能力,AIP技术大幅降低其对大气层的依赖与充电中断需求,还能适应不同海水温度、盐度与海床剖面。
更小的机械与螺旋桨噪音、微弱的船体振动和气泡轨迹,使其难被敌方被动声纳与先进传感器发现——海战中,先“听”到对手却不被发现的潜艇,拥有先发优势。
全球各国均在强化水下舰队。美国为应对竞争,研发SSN(X)新型潜艇,设计定位为“史上最安静”,速度超30节,可同时发射、回收、管理多架水下无人机,载弹量更大、水下续航更长,最早将于2031年部署更安静、自主化程度更高、速度更快的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方面,乌克兰情报部门在8月初披露普京启用的新型核动力Borei-A级(955A型)潜艇技术文件。该潜艇为提升隐蔽性与抗拦截能力,配备16枚弹道导弹(每枚可携6-10枚核弹头),采用重新设计的船体、声学涂层与喷射泵推进系统,核反应堆支持水下潜航约90天无需上浮,俄海军未来数年还将接收4艘该级潜艇。
此外,俄在黑海遭乌克兰海上无人机打击后,基于实战经验重建舰队,重点发展无人船与潜艇,5月宣布组建首个海军无人机与潜艇合成团,7月又公布舰艇与飞机进一步整合计划。
欧洲各国亦积极行动,投资新平台强化海军防御。法国梭子鱼级核攻击潜艇含近期服役的图尔维尔号(S637)提升本国海军实力,还向荷兰移交4艘潜艇,英国计划建造多达12艘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意大利海军于2021年启动U212近未来潜艇计划,前两艘已开工,目标通过载人潜艇与AUV混合舰队实现技术升级与寿命延长,同时投资芬坎蒂尼SDO-SuRS无人水下系统(可执行救援、监视任务),借潜艇与无人机整合应对新威胁,提升在地中海的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