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总觉得血压高了没太大感觉,就不用管,可你知道吗?血压飙高时,身体里的血管、心脏、大脑等各个部分可能都在默默受伤,等到出现问题再重视就晚了!那么血压太高究竟有什么危险?怎么降血压?心脑血管专家孙建平一次性讲透!
血压太高不控制,3大危险先找上你
1. 中风
“高血压最凶险的就是直接威胁脑血管。” 孙建平主任解释,血压长期偏高很可能会让脑血管壁变脆、变薄,时间久了可能形成微小动脉瘤,一旦血压突然飙升,就可能引发脑出血,即使抢救及时,也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孙建平主任提到,高血压会让血管内皮受损,血脂容易沉积形成斑块,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就可能引发脑梗死,这时治疗难度就大多了。
2. 心衰、心梗
“心脏就像一个‘泵’,血压太高时,泵血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长期下来心脏会越来越累。” 孙建平主任用通俗的比喻解释,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慢慢发展成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
更危险的是,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心肌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心绞痛;如果血管完全堵塞,就是急性心梗,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小时,稍有延误就可能危及生命。
3.慢性肾衰
孙建平主任指出,长期高血压可能会让肾小动脉硬化,过滤功能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会逐渐衰退,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肾脏损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患者出现乏力、水肿、尿量减少时,肾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不轻了。” 孙建平主任提醒,高血压患者哪怕没有不适,也建议每半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
血压太高怎么办?中西医结合调理,稳稳降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总陷入误区:要么觉得 “没症状就不用吃药”,要么吃了药就不管不顾,很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最终引发并发症。孙建平主任结合一个真实案例提醒:高血压调理需要 “中西医配合 + 长期坚持”,才能让血压稳定,避开各种风险。
高血压患者反复胸闷,调理后血压降低、症状消失
55 岁的李女士两年前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当时血压 150/95mmHg,她觉得不算严重,按时吃着降压药就行了。可有段时间,她开始反复胸闷,甚至逐渐严重,于是她家人赶紧把她送往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心肌有轻微缺血,再拖下去很可能引发心梗。
后来李女士试过了一些方法,降压效果还是不太理想,于是找到了孙主任调理。针对李女士的情况,孙主任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调理方案,首先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帮李女士把血压降下来,避免血压骤降引发不适。从中医角度看,李女士的高血压属于痰湿内阻型,是导致血压反复的诱因,于是又加用了化痰祛湿的方子。
李女士坚持调理了一个疗程后,复查时,血压基本都稳定在 135/86mmHg 左右,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的情况消失,尿常规、肾功能也都正常。更让她惊喜的是,之前的体重也降了 3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孙主任所出诊的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这家医院创建于2004年,二十年多来一直把 “患者需求” 放在最前面。患者最在意的不过两点:一是能用医保,二是能找到靠谱的专家。而这家医院刚好都兼顾到了,它是正规的国家医保定点机构,减轻不少经济负担;更贴心的是医院还专门引进了一批像孙主任这样的北京三甲心脑血管专家,对高血压等各种疾病特别有研究,给出的方案也更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也正因如此,很多患者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重获健康。
最后,希望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能重视血压管理,当然,家人的提醒、陪伴也很重要,就像李女士的家人及时送她就医,才避免了更严重的问题。对此,孙建平主任呼吁:每个家庭都应该多关注家人的血压,尤其是中老年人,定期陪他们测血压、遵医嘱调理,就是对健康最大的负责。
(温馨提示:调理高血压还是要讲究 “辨证施治”,具体用药还需专业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