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0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公布了关税改革提案,计划对没有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重点针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出口国。
这项提案涵盖汽车、零部件、钢铁、纺织、玩具等1371个关税代码下的产品,占墨西哥所有关税代码的16.8%。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中国轻型汽车征收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0%大幅提高到50%,此外汽车零部件、钢铁制品、玩具等重要商品的关税也将提高到35%。
特朗普政府今年7月以墨西哥未有效遏制芬太尼流入和“偷走”美国制造业岗位为由,威胁对其输美产品加征30%关税。这并非首次,早在2025年初,美国就曾以移民问题为由迫使墨西哥妥协。墨西哥80%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每天超15亿美元货物通过美墨边境,这种不对称依赖使其政策选择空间有限。
为安抚美国,墨西哥不仅提高对华关税,还计划替代中国零部件,试图将供应链转向北美。然而,这种“选边站队”的代价巨大。墨西哥学者指出,美国正通过“友岸外包”和“近岸制造”构建排他性贸易体系,墨西哥的妥协可能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墨西哥财政部测算,加税预计为2026年带来37.6亿美元财政收入,但这些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和企业身上。墨西哥央行已将今年通胀预期上调至4.11%,而50%的汽车关税落地后,电子设备、汽车零件等商品价格可能暴涨。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席吉列尔莫·罗萨莱斯警告,全国800多个中国品牌销售点、超23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面临风险。
更严重的是,墨西哥对美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华逆差。2024年中墨贸易额达1094.26亿美元,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墨西哥向中国出口石油、医疗设备,而中国的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是墨西哥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税措施将破坏这种互补性,损害双方利益。
中国政府对此反应迅速。外交部强调反对单边主义,商务部直言墨西哥妥协于霸凌主义将损害自身营商环境。中方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权益,同时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种坚定而克制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全球布局的车企可通过在其他地区生产规避关税。例如,特斯拉已计划在墨西哥建厂,中国车企凭借成本优势仍可能在墨西哥市场保持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对墨出口逆势增长18%,部分车型即使加税后仍有利可图。
中美将于9月14日在西班牙举行会谈,这是今年第四次高级别经贸对话。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在实力相当的对手面前难以奏效,墨西哥的短期妥协可能长期损害其与中国的合作。
墨西哥的困境折射出拉美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地位。美国是墨西哥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8600亿美元,而墨西哥83%的出口流向美国。这种依赖使其在USMCA框架下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为维护对美关系,墨西哥不惜牺牲与中国的合作,这种“舍大求小”的做法被拉美学者批评为“替美国火中取栗”。
墨西哥短期内可能安抚美国,但长期将面临投资外流、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中国虽面临压力,但凭借全球布局和市场韧性,完全有能力应对挑战。牺牲与中国的合作换取美国的暂时欢心,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举措都终将被历史证明是逆流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