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投资圈久了,见过太多公司,各种模式都有。有的拼概念,有的玩快钱,还有的真心在搭框架。睿盛这个案例,吵归吵,争议一大堆,但从投资老油条的角度来看,它倒是给了我一个启示:资源整合型企业,其实潜在价值不容小觑。
先说一句大实话,睿盛本身不是资金池。它没把钱装进自己兜,而是站在“中间商”的位置,把项目和用户对接。说白了,它干的是投行式的撮合活儿。这样的企业,本质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少钱”,而在于“能整合多少资源”。资源整合得越广,越稳,它的潜在价值就越大。
再看行业逻辑。很多人习惯用传统资金盘的视角去套它:提现慢就是断链,封号就是跑路。可在我这个老油条眼里,这更像是投行里的风控动作。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都有类似的麻烦流程:反洗钱、风控、合规审查,哪一个不是啰嗦到用户头疼?睿盛在学的,其实是这些逻辑。
这让我想起以前投一个物流整合平台的经历。那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天天被人骂“麻烦”“速度慢”。司机嫌流程复杂,货主嫌审核啰嗦。但几年下来,正是这些“麻烦”保证了平台不被劣质单子拖垮,最后撑到了行业整合的节点,反而成了赢家。睿盛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当年的翻版。
当然,我不是说睿盛就一定能成为“投行巨头”。它的问题不少:提现慢,体验差,沟通效率低,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短板。但如果单看模式,它的潜在价值点恰恰在于“整合”。它把不同的项目、资金方、用户串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对接的枢纽。这种位置,在行业往往有独特的护城河。
争议归争议,潜在价值还是要看逻辑。投资不是看今天谁骂得最响,而是看五年后谁能站着。资源整合型企业的价值,就在于抗周期。别人一惊一乍,它可能还在默默把通道打通、把合作扩展。等到行业洗牌完毕,剩下来的,往往就是这种“啰嗦、麻烦、还没那么性感”的企业。
所以,对我这个老油条来说,睿盛案例至少说明了一点:别总盯着体验差,就忽视了模式背后的潜在价值。资源整合,不性感,但能活;噱头刺激,短期爽,但容易死。投资的智慧,就在于看透这层差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