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刷手机银行时,看到房贷余额变成 83 万的瞬间,我愣了好几秒。怎么说呢,就是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复杂。
三年前刚买房那会儿,背着 120 万的贷款,总觉得这辈子都还不清了,现在看着还剩 83 万,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可手里攒下的 58 万现金,到底要不要一次性还进去?这个问题,我已经琢磨半个月了。
前两天我妈打电话,又在催我提前还房贷:“你看你爸当年就是这样,有钱就赶紧还,最后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可我爸那时候房价才多少啊,现在这世道,钱握在自己手里总比压在银行强吧?
偏偏朋友圈里总有人分享理财经验,身边人的经历也在敲警钟。同事小王前年把所有积蓄都拿去还了房贷,结果去年想换工作时一点底气都没有,他当时叹着气说:“手里没钱,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 这真不是夸张,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我自己也算过账,现在房贷利率 4.1%,要是把 58 万放进稳健理财,年化收益差不多有 3.5% 到 4%,虽然比房贷利率低一点,但至少资金能随时动用,灵活多了。更何况现在这环境,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前段时间公司裁员,虽然没轮到我,但那种莫名的不安全感,你肯定懂 —— 要是手里没点现金,真出什么事,房贷断供了可怎么办?
说到底,这事还是得看个人情况。我表姐去年把所有钱都还了房贷,现在每个月轻松不少,总说 “睡觉都踏实”,可她工作稳定,老公还有固定收入,跟我这种漂在北京的打工人根本不一样。
真正让我纠结的,其实是观念差异。我爸妈总觉得欠银行钱很可怕,常说 “能还就赶紧还,别让银行赚利息”,这是他们那一辈的想法。但现在不一样了,通胀这么厉害,今天的一百万和十年后的一百万,根本不是一回事。没想到买个房子,还得逼着自己学这么多金融知识。
昨天我又重新算了遍账,要是提前还 58 万,每个月能少还 3400 块左右,一年就是 4 万多,听起来确实挺诱人。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的现金流一下子就空了,意味着万一有紧急情况,得重新去申请贷款,现在银行放贷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工作虽说还算稳定,但行业变化太快,谁知道三年后我还能不能留在这儿?
有人说手里有钱心里才踏实,也有人说无债一身轻,这两个道理都对,可偏偏不能同时拥有。结果就是我每天都在这两种想法里打转,前天路过银行时,甚至走进去问了提前还贷的流程,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了半天,我最后还是没办。不是舍不得那点利息,是舍不得那份安全感。
说实话,经历过这几年的起起伏伏,我越来越觉得现金的重要性,它不只是钱,更是选择的权利。我想起疫情的时候,有朋友因为现金流断了,不得不低价卖房,那种无奈,我现在都能感同身受。
所以我现在大概有了个想法:先把这 58 万留着,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未来收入稳定了,工作也确定了,再考虑部分提前还款,比如先还 30 万,留 28 万当应急资金。这样既能减轻点利息负担,又能保证手里有流动资金。
可我妈还是不理解:“你们年轻人想法就是复杂,有钱就还呗。” 或许真的是每个人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吧,我更愿意用一点利息成本,换更多的选择空间 —— 毕竟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了。
如果你也在纠结要不要提前还房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说不定能给我些新思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