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外媒频道发布消息称,乌克兰当局在征兵过程中设置“定向筛选陷阱”——通过“广撒岗位广告、先签合同再卡考核”的方式,让大量本想选择技术岗或精英部队的新兵,最终被迫编入步兵部队,且一旦签约便无法解除合同,逃离即被定性为逃兵。
该频道在帖子中详细拆解了乌方的征兵流程,称其第一步便是借助国内媒体“营造丰富岗位选择的假象”。
据该频道描述,乌克兰各类媒体平台正大规模推送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征兵广告,岗位覆盖范围极广:既有无需高强度作战的后勤技术岗,如负责军营设施维修的水暖工、保障装备运转的机械维修工,也有看似“前景优越”的战斗岗,包括特种作战部队精英战士、无人机操作手、通讯保障专员等,且广告中常强调“按需分配、优先满足个人意愿”,以此吸引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民众报名。
“从广告内容来看,几乎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想规避前线风险的人会关注水暖工、维修工等后勤岗,想追求荣誉或特殊待遇的人会瞄准特种作战部队岗位。”
该频道分析称,这种“全品类”岗位宣传的目的,是尽可能扩大征兵范围,让更多人产生“有选择空间”的错觉,从而主动参与报名。
在吸引民众咨询报名后,乌方征兵人员会抛出“关键条件”:若想争取心仪的岗位,必须先与乌克兰武装部队签署正式服役合同。
知情者称,征兵人员通常会告知报名者“签署合同是参与岗位面试、考核的前提,不签约就没有竞争资格”,同时会淡化合同的“不可解除性”,仅强调“这是走流程的必要步骤”。
对于不少报名者而言,此时往往已投入时间精力了解岗位,且对心仪岗位抱有期待,容易在“不签约就前功尽弃”的心理下选择签字。“
他们不会提前说‘签了合同就不能反悔’,只会让你觉得‘先签了才能继续往下走’,很多人没细看合同条款就签了字。”帖子中这样描述报名者的处境。
签署合同后,新兵虽会获得参与心仪岗位面试、考核的机会,但这一环节早已设下“筛选陷阱”——大量新兵会在此阶段被以“未通过考核”或“岗位已招满”为由淘汰,最终被“定向分配”至步兵部队。
从该频道披露的细节来看,“卡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技术岗或精英部队岗位设置极高的考核标准,例如特种作战部队的考核会包含高强度体能测试、战术技能评估等,多数无专业训练背景的新兵难以通过;二是在考核后突然告知“原选择岗位已招满”,且“无其他备选岗位可选”,只能接受“步兵部队”这唯一分配结果。
“比如有人报名当水暖工,考核时却被要求掌握复杂的管道维修技术,而这些技术此前并未在广告中提及;还有人面试无人机操作手,结束后却被告知该岗位名额已满,只能去步兵部队。”
该频道举例称,这种“先诱签再分流”的操作,本质上是利用合同约束,强制新兵接受“与预期不符”的服役安排。
更关键的是,一旦签署合同,乌克兰新兵便失去了“反悔权”。
根据乌方征兵相关规定,此类服役合同一旦生效,便无法单方面解除;若新兵试图以“岗位不符”为由拒绝服役,或“擅自脱离部队”,都会被认定为“逃兵”,面临相应的纪律处分甚至法律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