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斯允在处理完斯楠妇产医院最后的所有事宜后,就出国了,此时的程敖已经提前在国外等斯允了。
出国前,林斯允对易弋说:“有些事情,不好跟你说明白,我们也许会再见面的。”
此时的林斯允,其实和程敖已经计划了一项伟大的事业,所以才出国的,经商的身份,不过是为了掩护真实的目的而已。
斯楠医院能多建立起来,是许楠花了60万大洋买下了林宅9亩七分的地,支持林斯允的理想和事业,才在1936年建立起来的上海第一家妇产科医院,培训出了很多产婆接受正规科学的接生技术,减少了很多女性生产时所引发的感染和难产因素带来的生命危险。
林斯允在德国学医,程敖是在英国学法,两人选择在解放前放弃所有的一切心血再次出国,易弋知道的信息是,他们出国经商,这五年来,易弋也收到过几封林斯允的来信,但从未回过信,因为无法联系住址不固定的姑姑。
林斯允和程敖在国外经常辗转于几个国家,不会长久地呆在一个地方,对外看起来是因为经商的原因才导致的漂泊,实则是,他们在为了多年后能够再次有抱负地回国,完成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林斯允在国外开办妇产医院的这十几年,见到了太多我们国家医疗技术的落后,尤其是妇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培养方面,也显得过于缺乏专业与人员的素养不够,很多都是从以前的文盲产婆转过来的。
要提升整个妇产医疗的技术,单靠林斯允一个人的教育培训,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在管理医院的过程当中,林斯允把先前的理论用于实操上,才发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实际比理论难太多,林斯允在面对国家的整体落后的情况下,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与引进国际先进妇产医疗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程敖为了帮助林斯允的伟大事业,支持她的梦想,在经历了战乱后,下定决心出国,林斯允继续学习先进的国际妇产医疗技术,去多个国家考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知识后,把它们写成论文,完成融入到自己的医学知识里,然后将它们在成熟后带回国,投身到公共卫生医疗教育工作中去,培养出我们国家自己的专业妇产医师来,让女性同胞们不再受分娩之险。
而程敖在国外应该是经商,用商人的身份替林斯允打掩护,以及为她的学习赚取到更多的资金,才能完成去各个国家考察进修的支持。
这一点,应该是参考了历史上林斯允的原型杨崇瑞的事迹,杨崇瑞当年就是拿着奖学金去的美国留学,之后去了欧洲学习助产教育,回国后开班讲学,成立了国内第一所妇婴保健院。
杨崇瑞总共去过17个国家考察学习,剧里说林斯允和程敖在国外居无定所,相信他们也是去了很多国家,学习了一整套国际上最先进的妇幼医疗技术带回国内的。
林斯允走时对易弋留下的那句“还会再见面的”,就已经为她的回国,埋下了伏笔。
林斯允和程敖两人志同道合,一直在国外奔赴在崇高的光荣理想之路上,两人一生无子,把毕生的精力与时间,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医疗事业,这样的人格与信仰,真的是任何时代,都太需要的高贵品格了。
林斯允和程敖的戏,是《足迹》里最大的看点,他俩的故事,也是最吸引的,期待林斯允返场归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