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马振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推介会 应磊 摄
日前,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推介会召开,会上透露位于象山石浦镇檀头山岛的象山片区一期项目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营。
檀头山岛上,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项目建设正酣——陆域场区综合用房、室内试验区临海而立,主体结构已完工,正进行内外装饰;海水试验场桩基林立,基座搭建即将完工,海上平台雏形初显。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项目是象山在海洋强国战略引领下,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布局的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试验场与山东威海、广东珠海、海南三亚等现有国家级海上试验场形成错位协同发展,重点聚焦海洋新材料与海洋高端装备试验,填补东南沿海地区在该领域的功能短板。
从“捕鱼虾”到“捕数据”,从“小海岛”到“大平台”。在波涛汹涌的浪潮间,檀头山这座安静的海岛被推至经略海洋的科创前沿。看似寻常的海岛,凭什么承载起如此高规格的国家使命?它能为未来发展带来什么?
海岛绝壁“筑高台”
从石浦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航程,登上形似铁锚的檀头山。岛上岸线曲折,山岗叠翠。随着“突突”的打桩声,在一处山海相连的湾岙,寻到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项目施工现场。
在海上平台作业区,上百吨重的履带吊机和打桩机“分工协作”,把一根根直径1米左右的桩基插入海中。目前已插入120多根,待157根桩基全部打牢,平台就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整个海上平台建成后可开展全浸、潮差区、浪溅区等多场景的海洋新材料试验。
“绝壁”岬角搭平台 主办方供图
“海水试验场,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0%,陆上区域的三层综合楼和室内试验区已经进入内部装修,年底可完工。”项目副经理吴周利说,回顾施工以来的困难,真是不敢想象。
这里地处岛上东北部,一边是无垠海洋,一边是坚硬峭壁。要想在这“绝壁”岬角处建平路、搭平台,似乎不可能。
“虽然这里施工条件较差,但是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深水质,非常符合海洋综合试验需求,另外考虑到海岸带规划、生态环境、交通保障等因素,最终确定项目建在此地。”象山县工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项目邀请专家指导,对接上级支持,快马加鞭完成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讨论项目实施细节,开展地质勘探、图纸设计、项目报批……“不少节日假期,大家还在对接研究,协调联系省、部相关部门,向上争取专家、领导的论证支持。”象山县工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打好“主动仗”,以实干求实效。2024年3月,省部共建协议签订,一期项目承建方同步进场施工,标志着这个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平台正式落地建设。
施工建设又碰到“拦路虎”。檀头山岛地势高陡,不止水上航运,单单在岛上运输施工材料和设备就是个大难题。建设初期,针对施工地“悬崖峭壁”的地形,项目施工方采用超大型挖机,耗时8个月修建700余米的环山路,才解决材料和设备运输难题。“施工中又遇到台风影响、大型设备进驻、施工材料补给等问题。”项目副经理吴周利介绍,在其它工地是正常施工的“小问题”,但在岛上就是意想不到的“大问题”。
瞄准目标,象山各单位积极配合,施工方奋力抢干,一期项目建设终于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待全部完工后,大气试验区、综合用房、室内试验区、无人机调试起降区、海水试验场、接岸引桥、内部道路、电气、给排水、绿化景观等现代化设施将一应俱全。
国家战略“新支点”
“拿下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战略需要,象山海洋区位优势独特,机遇难得;另一方面是我们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县的需要,着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
海洋试验,是海洋科技成果特别是海洋设备能否走出实验室,实现业务化、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是成果转化成败的关键。海洋设备种类繁多,可以说,没有哪一家机构和企业可凭一己之力满足层出不穷的新设备海试需要。对象山而言,丰富的山海岛礁资源提供了天然的“实海服役”环境条件,也为一批从事海洋新材料、海洋无人装备、水下探测装备的科技型企业和团队打开了实验测试的物理空间。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按照“北东南,浅海+深海”的布局,规划了威海、舟山、珠海和三亚4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其中,规划依托舟山(包含舟山、象山两个片区)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
“作为国家战略的‘新支点’,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将致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于各类试验测试需求且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立足近岸海域资源,象山将深耕海洋新材料与海洋高端装备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试验测试与性能评价服务,助推技术迭代、降低研发风险、验证产品可靠性。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与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 主办方供图
前不久,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与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的建设,双方重点开展试验场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深化在海洋新材料与装备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海洋场景工程化验证、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国家级平台应该坚持高点站位、高举高打,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由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牵头,联合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共同合力推动省部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高质量发展,全力攻克涉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悬榜共建“探深蓝”
满足耐蚀钢在海洋环境下抗腐蚀测试、防海生物船舶涂层材料海生物生长测试;满足“海上漂浮式光伏”试验需求,飞行器结构机构的防腐防污验证;满足海洋工程装备试验需求、试验船舶具备吊装能力……前期,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试验能力产业需求调查表上,一些国央企和长三角的科技型企业等提出了一系列试验需求。
“海洋试验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成败的关键环节,试验场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场景下的应用论证环境。”浙江钰烯腐蚀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曙辉说。作为一家专注于腐蚀控制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服务商,该企业高度关注试验场建设进展,计划不仅开展样品论证合作,还将联合申报项目,共同推进科研攻关。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效果图
破解海洋科技“卡脖子”难题,是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重要职能。根据规划发展,象山片区一期项目用地面积49亩、用海面积18亩,概算投资约1.2亿元,主要建设海洋新材料科创服务中心和近岸海洋新材料综合试验平台。二期项目建设,探索布局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上牧场等一系列海上测试领域。未来,试验场针对现实需求,可满足海洋新材料长期复位立体测试、海洋工程装备服役损伤检测、海洋工程装备服役监测数字孪生系统定制开发、近海智能装备级无人飞行器测评等。
总结研究国内同类试验场建设发展经验的同时,象山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基础,正积极探索“公益化服务+市场化拓展”两条腿走路,坚持“政府搭台、科研支撑、企业唱戏”,创新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象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同时,助力檀头头山从“资源型旅游”向“科创型海岛”转型,打造“科创+人文+旅游”多业态融合的海岛样板。
目前,象山通过“青年与海”双创周系列活动,大力推介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舟山)象山片区,引导各地涉海企业、涉海高校、科研机构与试验场合作,共研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共促重大创新型项目落地转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