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块表,总算把“健康”和“户外”这两张牌打得明明白白了。血压监测、卫星通讯、续航更长……
听起来很硬核,可真到我们手腕上,到底值不值得掏这笔钱?这是我翻完发布会资料后,心里冒出的第一个问号。
先说屏幕吧,这次 Ultra 3 边框收窄了,显示更通透,我觉得苹果是看到了用户吐槽侧看数据不舒服,所以在细节上做了补课。
常亮模式还能做到 1Hz 更新率,配上二十来款专属表盘,拿出去跑步、骑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戴的是最新款,这就是“面子工程”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苹果这次给屏幕套了个“户外神器”的标签,说是阳光底下也能清清楚楚。我试想了下,去年在山顶看 Ultra 2 导航时费劲眯眼的场景,这代确实可能会好不少。
材质的变化也值得聊聊。100% 再生钛金属+3D 打印工艺,不仅环保,还更轻更坚固。其实环保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但轻一点、抗摔一点,这就是实打实的体验了。尤其老用户能继续用旧表带,这点很人性化。
要知道我有几个朋友,买了几根运动表带,价格加起来都快能再买个 Watch SE 了,要是不能通用,那才是真心疼。
续航是大亮点。42 小时常规、72 小时低功耗,我一下子想起去年带 Ultra 2 去徒步,两天一夜,半夜还得算着电量。Ultra 3 的提升,就像是背包里多塞了一块备用电池,虽然重量没变,但心里那口气稳了。对喜欢走远路的人,这就是最大的底气。
卫星通讯我个人觉得是“安全感升级”。在没有信号的深山、沙漠,你能发求救信息,能分享位置,甚至还能扔条简短文字出去。
只是话说回来,国内能不能完全用上,还得看政策。这个功能的“想象空间”大于“普及现实”,但你不能否认,它真的戳中了一部分人的刚需。
血压监测才是这次的重头戏。苹果用光学心率传感器结合算法,后台观察 30 天数据来发现高血压迹象。
说白了,它不是立马给你量出一个数,而是帮你“盯着”身体的小异常。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没啥感觉,但对中年人,尤其是家族里有高血压史的,那就是一颗定心丸。
我一个朋友常年跑马拉松,平时身体杠杠的,但去年体检血压偏高,吓得他立刻买了个血压计放家里。要是手表能帮他盯着,这就是另一层安心。
除了大卖点,Ultra 3 在小功能上也没闲着。睡眠分数被加入了,会综合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各阶段睡眠情况,给你一个分数和改善建议。
这对我这种经常熬夜写稿的人来说,多少算是个提醒。运动模式也优化了,20 多种项目更精准,极限运动数据也更细。苹果就是在不断雕琢这些细节,把一块表真正做成“健康助手”。
价格方面,依旧是 Ultra 的定位,不便宜。但买这块表的人,本来也不是单纯冲着性价比。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要么是户外硬核玩家,要么是健康监测的刚需人群,要么就是“科技发烧友”,想第一时间尝鲜。
那到底该不该买?我觉得分人。你要是 Ultra 1 的老用户,升级到 Ultra 3,能明显感受到轻盈、续航和健康功能上的变化,值得换。你要是 Ultra 2 的用户,除非你特别在意血压监测,否则完全可以再等等。
至于城市白领,对卫星和极限防护没需求的,老老实实买个标准版 Apple Watch 就够用了,轻便又便宜。
最后想说,苹果这次并没有搞出天翻地覆的创新,但它把健康和户外体验这两块板子补得更扎实了。
或许真正的突破不是表壳能防多少米深的水,也不是续航多几个小时,而是它能让你在关键时刻,哪怕是一条求救短信,都能成为保命符。对很多人来说,这才是花钱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卖你 6299 元,你会为了血压监测和卫星通讯买单吗?还是说继续观望,等下一代再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