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没几天,广州某小学一年级家长群吵上了热搜!一位爸爸单挑整个家委会,聊天记录刷爆网络,下面还原事情的经过。
家委会负责人:“各位家长好,根据班级需要,现收取每位学生300元班费,用于本学期班级开支。请尽快转账至...”
34号廖爸爸:“等一下!我想问一下,这个家委会是什么时候选举的?我们怎么都不知道?凭什么你们就能代表全体家长做决定?”
(群里突然安静了,随后炸开锅)
家长A:“廖爸爸消消气,家委会的爸爸妈妈们都是自愿为大家服务的,很不容易的...”
廖爸爸:“我不是否认他们的辛苦,但我是在问:谁给你们的权力未经讨论就直接收费?这是通知还是商量?”
家长B:“你这话就不对了!开学打扫卫生、布置教室都是家委会在忙,你当时在哪?现在收点班费就跳出来指手画脚?”
廖爸爸:“打扫卫生我感谢,但一码归一码!现在谈的是权利问题!家委会可以代表沟通,但不能代表决策!”
家长C:“都是为了孩子,何必这么计较?300块钱而已,至于吗?”
廖爸爸:“这不是300块钱的事!这是尊重和权利的问题!今天他们能不商量收300,明天就能收3000!”
(战火升级时,有家长不小心说漏嘴)
家长D:“其实这钱包括买学习用品和交空调费...”
廖爸爸:“等等!空调费?教育局规定,中小学教室空调运维费用由财政专项保障,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或家长收取! 你们这是在违规收费!”
家委会负责人:“廖爸爸您误会了,这个...”
廖爸爸:我没有误会!如果学校真的收了空调费,那就是在做假账!这是要追责的!”
家长E:“你这就是上纲上线!我们孩子去年都交过,怎么就你事多?”
廖爸爸:以前交过不代表就是对的!违法就是违法!”
家长F:“不想交可以退群啊!别害得我们孩子跟你们受连累!”
廖爸爸:“我的孩子也在班里,我作为家长有权提出异议!这不是搞特权,而是要公平透明!”
群里顿时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支持家委会的骂廖爸爸是“刺头”,支持廖爸爸的则要求公开账目和选举过程。
最后,家委会负责人只好道歉并暂停收费计划,但事情却没有结束...
事后,廖爸爸的孩子疑似被孤立,连班级大合照都没让参加!当廖爸爸找学校理论时,老师却表示:“这是家委会自己组织的活动,学校不知情。”
呵呵,好一个“不知情”!收钱时候不出来说明,出事就成了“家委会自发行为”?
这让人不禁要问:现在的家委会,到底代表了谁?是代表家长,还是代表学校?是服务学生,还是服务权力?
回想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本是为了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但如今在许多地方,家委会已经变异成了:
1. "收费白手套"——学校不便收的钱,通过家委会来收
2. "马屁精小圈子"——借服务之名行巴结老师之实
3. "特权小团体"——掌握班级话语权,排斥异己
更有甚者,某些家委会竟然:
· 安徽某班收取每人2000元班费,一个班收入8万元!
· 某地家委会集资5000元给老师买高档礼品!
· 东莞某校家委会要求家长"捐资"设立孔子像!
这真的是家长们自愿的吗?还是那句“都是为了孩子”的道德绑架?
说到底,家长不是舍不得那几百块钱,而是不愿意被代表、被强制!不是不支持学校工作,而是要明明白白消费,清清白白做人!
广州廖爸爸的硬刚,撕开了皇帝的新衣。他也许方式直接,但提出的问题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深思:当我们一边抱怨教育功利化,一边又默默参与这种游戏,我们到底在给孩子示范什么?
教育的纯净,需要每个人守护。下次遇到“被收费”、“被代表”,请问问自己:这钱我们该交吗?该忍吗?该闭嘴吗?
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像廖爸爸这样“不懂事”的家长,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这钱我们该交吗?该忍吗?该闭嘴吗?
【本期话题】
1. 你支持廖爸爸吗? 支持!这是维护自身权益!
2. 还是觉得他小题大做? 有点,毕竟家委会也不容易。
3. 你们班的家委会是怎样的? 遇到过类似“被收费”的情况吗?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