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工业经济是“压舱石”。当前,苍南县正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苍南发布推出“工业强县”系列报道,介绍苍南“大抓工业、攀高向新”的探索与实践成效。
苍南“工业强县”系列报道④
苍南新速度!
从“海峰冷链”看招商新势
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效果图
未来,这里将是苍南长年最“冷”的角落——零下18℃的低温冷库中,海参、虾皮等海产品将被妥善保存、发往全国。但眼下,这里却“热”浪翻腾:塔吊挥动长臂、车辆往来穿梭,8月底实现首幢冷库结顶,今年底将完成项目主体结顶,比原计划提前近一个季度。
这里是位于灵溪镇通福路与站前路交叉路口的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现场。这个总投资3.52亿元的省“千项万亿”项目,自去年7月签约以来就一路飞奔:9月摘地、11月开工,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
冷链项目“热”推进的背后,是苍南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打造的精准、高效、协同的招大引强新机制。
“单打”变“团战”
招商有热度
“海峰冷链”的故事,始于一群在外苍商的夙愿。
早在2018年,在山东从事水产品行业的苍商,依托苍南虾皮捕捞资源,以及山东、福建等地数百名从业人员,计划返乡建设海参、虾皮等水产品的冷链集散中心,却因“没经验、怕踩坑”的顾虑暂时作罢。
转机发生在2024年春节的苍南县新春招商大会上。县委领导为“物流园与冷库项目”进行招商推介:“只要投资人有意愿,苍南绝不辜负!”
当晚,县委主要领导立即对接贵州苍南商会会长、全国50强冷链中心之一的“瀑布冷链”创始人陈瑞国,与山东苍南商会会长陈一江等人,商讨项目实施可能性。
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现场
会后,政企双方的“双向奔赴”立即启动。
同年2月29日,由县委书记带队,商务、发改、灵溪镇等单位十余人组成代表团奔赴贵州,实地考察“瀑布冷链”,并召开招商现场会,邀请陈瑞国、陈一江返乡投资建设冷链物流项目。
当天,合作基本敲定:在苍南县城建设集仓储、加工、交易、电商、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填补浙南闽北大型专业冷链物流平台的空白。
而这个项目得以高效推进,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招商机制在系统支撑。
苍南落实“管产业必须管招商”和“一把手”招商的理念,将北京等重点区域划分为5大片区,由部门或乡镇自选派驻25名招商专员;由32名县领导包联挂钩全国22家异地苍南商会及17名苍南籍浙江或温州商会会长,建立“部门联动、乡镇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招商”新格局。
“招商不再是投促部门‘单打独斗’。”县投促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黄飞飞介绍,现在乡镇、部门都是招商主体,实行信息共享,形成“群团”作战。
“拼优惠”变“比环境”
落地提速度
苍南的招商工作,正从过去的“拼政策优惠”,向“比营商环境”转变。
去年3月起,由一名县委常委和灵溪镇镇长牵头成立“海峰冷链”工作专班,多次带队前往山东、福建等地考察市场,筹备建设方案。在专班支持下,项目5月成立运营公司,7月参加市级签约,9月拿地,11月取得施工许可,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
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现场
“仅这三个步骤,在外地可能得两年,但在苍南我们只用了不到半年。”项目投资人陈一江感慨说。
比如在开工环节,项目涉及53亩土地出让,按照常规流程,从摘牌到开工至少需半年。而苍南要挑战的是:两个月内开工。
灵溪镇商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上军介绍,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专班实行“证件全程代办,走绿色通道,能日办就日办”,针对项目地块南侧17间违章建筑,成立十余人攻坚组实现一个月平稳拆除;同步推进配套道路征迁和排污管道建设,力争“要素跟着项目走”。
这期间,“模拟审批”机制同步启动。土地未摘牌时,企业提前开展勘探、设计,多部门并联预审,打通“摘牌即开工”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效果图
9月26日摘牌,11月20日第一台桩机进场——“海峰冷链”跑出了苍南加速度。
这样的速度并非个例。
苍南围绕着“拿地即开工”的目标,2024年以来市级签约项目57个,已开工及年内计划开工项目52个,落地率91.23%。签约项目落地率居全市前列。
县投促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兴城介绍,苍南建立“四类管理”机制,将项目分为促签约、促落地、跟踪对接、促履约四类,实施全周期动态管理。今年,苍南更出台《招商引资项目促落地攻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总负责、会商服务、联动督办等五大机制,推动签约蓝图转化为落地实景。
“招商”变“选商”
发展拼高度
速度不等于盲目抢跑,而是精准发力下的资源协同。
苍南深谙“链式思维”:引进一个项目,补齐一条链条,激活一个集群。
“海峰冷链”不是简单地建冷库,而是通过整合引进霞浦海参、山东海参、苍南虾皮等市场资源,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生态,打造浙南闽东冷链物流枢纽,预计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
这种“链式招商”理念贯穿苍南工业始终。
浙江海峰冷链物流中心效果图
“招商不再是‘捡进篮子都是菜’。”黄飞飞说,苍南近几年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紧盯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赛道,聚焦本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主动对接行业核心资源进行“选商引资”。
在新理念驱动下,苍南工业版图发生系统性变革。例如“核风光水蓄氢储”清洁能源产业今年落地重塑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项目,从首次对接到意向签约仅用19天,补上了当地氢能产业空白。自2023年以来,苍南清洁能源及其关联产业签约项目25个,总签约额约1285亿元。
今年,苍南计划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40个,撬动“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落户,让一场场招商新攻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大胜势。
记者手记>>>
苍南速度,不是简单的快,而是有质量的快。
这种招商实践提供了一种县域工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没有先天配套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吸引优质项目?答案或许正藏在其“速度”与“精准”之中。
这种思路表明,县域招商未必需要“大而全”的资源禀赋,而是可依靠“专而活”的策略突围。就像苍南的招商逻辑已经从“政策比拼”转向“环境再造”,从“单点引入”升级为“链式布局”。不论是海峰冷链的“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还是重塑能源的19天极速签约,背后都是一套高度协同的机制创新——全员招商打通信息壁垒,模拟审批重构服务流程,专班服务穿透落地梗阻……这些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软实力。
苍南的实践启示我们: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招商工作更需回归商业本质——以效率换效益,以诚意换信心。唯有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打造精准、高效、协同的营商环境,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来源/苍南发布
资料/温度新闻客户端
温州日报记者/林思思
加小编微信:cnw0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