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每个都万劫不复,那美国布下的陷阱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整个国际格局瞬间被搅得天翻地覆。美欧国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俄罗斯抛下了史无前例的制裁大网,数量超过6500项,从能源到金融,从技术到航运,几乎涉及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中国却被硬生生拉进了漩涡。美国和欧洲媒体开始频频炒作所谓的“中国援俄”话题,似乎只要把这个标签扣到中国头上,就能找到新的理由对华施压。
美国第一个陷阱就是金融和贸易的套索。2022 年 3 月,俄罗斯约 3000 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这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美元结算体系的厉害。
美国这套制裁手段可不是第一次用,之前对伊朗封锁,让这个石油出口大国经济几年内就萎缩了 20% 左右。对我们中国来说,外贸就像大动脉,2023 年中欧全年贸易额超过 7400 亿欧元,机器、机电设备这些都是主要出口品。
要是我们当初帮俄罗斯提供武器,美国肯定会用制裁卡我们的外贸大动脉,到时候沿海地区的就业、工厂订单都会受影响,普通工人的饭碗可能都保不住。
2024 年,美国就以 “为俄罗斯军工提供零部件” 为由,制裁了我们几家企业,这还只是小范围的,真要是公开军援,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们有办法,中俄贸易 2023 年达到 2401.1 亿美元,而且结算方式变了,现在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超过 80%,几乎不用美元欧元了,这样就避开了美元结算的风险,生意照做,还不受制裁影响。
美国第二个陷阱是想让我们陷入国际形象和外交的孤立。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一直是 “劝和解纷” 的形象,几十年都是这样,不管对方是什么政体,只要有共同利益就合作。
中欧之间就是这样,虽然有摩擦,但经贸往来紧密,德国汽车、法国化妆品和我们的机电设备、光伏组件互相需要。可美国要是把我们帮俄罗斯的形象坐实,再通过舆论渲染我们 “破坏和平”,那情况就糟了。
想想阿拉伯之春的时候,一些国家被贴上不好的标签,外资企业一夜之间就抽走了数万个岗位。在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投票中,我们始终站在劝和促谈的立场,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这样既没让人抓住把柄,又保持了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信任。
俄罗斯因为受制裁,国际合作受限不少,而我们通过保持中立,继续和欧洲在新能源、环保技术这些领域加深合作,既维护了国际形象,又没丢了合作机会。
美国第三个陷阱是地缘边界的连锁反应。我们周边情况复杂,中印边境有没划定的地段,南海也有岛礁争议,美国还总给周边国家 “打气”。
要是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选边站队,周边国家可能会觉得我们以后在地区争端中也会用硬手段,那他们就会更积极找美国、日本搞安全合作,我们周边就更不安稳了。2016 年南海仲裁案时,美国就运作得让一些国家立场变硬。
所以这次我们很清醒,中俄合作主要在能源、民用领域,像增加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天然气,这些都是市场化的商业决定,不涉及军事援助。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既帮俄罗斯缓解了经济压力,又不刺激周边国家,避免了地缘风险升级。
看看俄罗斯,受制裁后通胀高企,卢布汇率波动厉害,1 俄罗斯卢布现在只等于 0.0848 人民币,老百姓生活受影响不小。而我们通过保持中立,既没被美国的陷阱套住,又稳定了自己的经济和外交局面。
中俄贸易额 2023 年同比增长 26.3%,我们的汽车对俄出口超 90 万辆,俄罗斯成了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手机、家电这些也很受俄罗斯人欢迎。我们用 “民用合作 + 市场化原则” 的方式帮俄罗斯喘口气,自己也没惹麻烦。
所以说,万幸中国没冲动帮俄罗斯,不是不帮朋友,是看清了美国的陷阱。
我们不选边站,但守住底线,通过本币结算、保持中立立场、开展民用合作,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又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了脚跟,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这样一来,我们的就业稳定,能源供应有保障,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也不受影响,这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负责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