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场演出在福州保利剧院落幕,第四届QFun青少年戏剧邀请展也画上句号。这场以“听”为主题、持续90天的青少年戏剧盛会,以北京为起点,横跨亚、欧、北美三大洲,走过7个国家、13座城市、19个剧院,汇聚260名青少年演员,辐射20万观众,完成了一场贯通古今、链结中外的艺术迁徙。
从《山海经》的神话重构到《诗经海海》的青春诗问,从《镜花缘》的奇幻旅程到《本草纲目》的科幻穿越,再到《钟馗》对校园暴力的直面、《霞客,行!》对成长母题的探索——QFun孩子们以戏剧为舟,承载中华古籍的智慧,驶向当代世界的核心议题。他们用“游戏”作为共通语言,在舞台上完成对文化、教育、关系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本届邀请展真正实现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奔赴。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诗经海海》连演三场,孩子们在舞台上将中国古籍娓娓道来。此外,QFun还作为嘉宾出席“当代中国创作Contemporary Chinese Creation Round Table”圆桌交流活动,向来自世界的艺术家们分享剧团全儿童创作、全儿童表达的集体创作方式和经验。
与此同时,QFun还参加了阿维尼翁戏剧节TADAMM(儿童村)艺术交流活动。QFun艺术总监GarboWang和上海驻团导演姚咏涵老师,为国外的孩子们带来了木偶工作坊,这是中国团队首次在阿维尼翁戏剧节期间为法国孩子开设工作坊,孩子们亲手制作偶、即兴表演,在游戏中建立起跨越语言的情感连接。
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二十四节气》用光影与偶戏书写东方美学。与此同时,《诗经海海》荣获2025爱丁堡戏剧节IC奖“未来世代奖”,让中国文化的诗意与浪漫再次浸润这座戏剧名城。
此后,美国MIT剧场实验室迎来《霞客,行!》,作品闪耀西海岸高校舞台。在美国巡演期间,QFun剧团受邀走进哈佛大学等高校戏剧工坊。从肢体表达到角色塑造,从声音控制到舞台张力,国际级的艺术指导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潜能与表演自信。而塞尔维亚尼什爵士音乐节戏剧板块也特邀《诗经海海》参演,剧团孩子们展现出极佳的专业素养与表现力。
另一方面,邀请展也着力“引进来”,将泰国《惊奇幻想曲》、挪威《原力玩家》等国际作品推向国内舞台,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泉州、廊坊、珠海等多城市巡演。“国际展演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QFun创始人李浩天表示。四年来,剧团逐步构建起“创作—展演—反馈—再创作”的国际艺术循环系统。通过与西岸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战略合作,不仅活化剧场空间为教育现场,更联合国际戏剧创作者开展跨文化工作坊,建立中外青少年戏剧创作者定期对话机制。总制作人王楠说:“戏剧对一个人最大的改变是,它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热爱。”四部原创大戏、两部国际好戏、一部特邀剧目呈现,超过40场工作坊和演后谈……孩子们在剧场中试错、求真、共情、成长。他们不仅是演员,更是编剧、音乐设计、舞台监督、戏剧构作——剧场成为他们观世界、看自我的起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汪浩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