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成都石犀:一尊镇水神兽背后的治水智慧与千年传说

0
分享至

MAX LEE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研究员

北美人体工程学研究院院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城市规划与金融策略研究生毕业



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尊红砂石雕刻的石犀静静卧着。它长3.3米、高1.7米,重达8.5吨,身上的卷云纹饰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能看出古朴粗犷的质感。这尊看似普通的石雕,不仅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藏着一段与洪水抗争、与自然对话的千年往事——它与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治水的传说紧紧相连,也见证了成都人对“江河安澜”的执着祈愿。

一、石犀的“两次生命”:从地下沉睡到博物馆高光

这尊石犀的出土,像一场跨越近40年的“考古接力”,充满了曲折与巧合。

1973年的一天,成都天府广场旁热闹非凡——电信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当工人挖到地下深处时,铁锹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大家伙”。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清理,一尊巨大的石犀轮廓渐渐显露:粗壮的身躯、憨厚的造型,一看就不是寻常物件。考古工作者匆匆赶来,经过初步勘察,确认这是一件年代久远的珍贵文物。可难题也随之而来:石犀实在太重了,8.5吨的重量,加上当时的起重、运输技术有限,想要完整搬运几乎不可能;更重要的是,电信大楼的建设工期紧张,停工保护并不现实。

权衡之下,考古团队做出了一个“无奈却明智”的决定:将石犀就地回埋保护。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泥土将石犀重新覆盖,做好标记,期待着未来有一天能让它重见天日。这一埋,就是近40年。

时间来到2012年,当年的电信大楼完成了它的使命,即将被拆除,原址要修建四川大剧院。消息传来,成都的考古工作者立刻绷紧了神经——他们还记得,地下埋着那尊等待唤醒的石犀。这一次,技术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大型起重机、专业的文物保护设备一应俱全,施工方也全力配合考古工作。2012年12月16日,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石犀被缓缓从地下吊起。阳光洒在它斑驳的石身上,仿佛为这尊沉睡千年的“神兽”镀上了一层金光。

如今,石犀稳稳地“站”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每天迎接无数游客的目光。人们围着它驻足打量,指尖轻轻划过它粗糙的石面,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工匠的温度,也能感受到它曾守护成都平原的厚重历史。



二、石犀为何是“镇水神兽”?李冰治水的传说与智慧

为什么这尊石犀会被称为“镇水神兽”?答案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那位改变了成都平原命运的蜀郡太守——李冰。

战国时期,成都平原可不是如今的“天府之国”。岷江江水汹涌,每到雨季,洪水就会漫过堤坝,淹没农田、冲毁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治水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他没有蛮干,而是带着人沿着岷江徒步勘察,摸清了水流、地形的规律,最终设计出了震惊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完全顺应自然规律:鱼嘴分水堤像一把利剑,将岷江精准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负责引水灌溉成都平原,外江则承担排洪减灾的功能;飞沙堰溢洪道更是“智慧之作”,它能利用水流的冲击力自动排走泥沙,防止河道堵塞,避免水利工程因淤积失效;宝瓶口则像一道“水闸”,狭窄的通道能精准控制进入平原的水量,既保证灌溉用水,又不会引发内涝。这套系统环环相扣,真正实现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让岷江从“害河”变成了“利河”。

但李冰深知,治水不仅要靠工程“硬实力”,还要安抚百姓对洪水的恐惧。于是,他做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雕刻五头石犀,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厌胜水精”。“厌胜”是古人的民俗信仰,简单说就是用器物或仪式压制邪祟、祈求平安。古人选犀牛当“镇水神兽”,一来是因为犀牛体型庞大、性格沉稳,象征着“能镇住洪水的力量”;二来民间传说里,犀牛有“分水”的能力,能让汹涌的江水变得温顺。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这两部古籍,都明确记载了李冰“作石犀五枚”的故事,说它们能“镇水怪”“保江河安澜”。而成都出土的这尊石犀,从出土地点(天府广场一带,曾是古代蜀郡府核心区域)和造型风格来看,考古专家推测,它很可能就是当年李冰放在郡府里的两尊石犀之一。一边是都江堰的科学工程“防洪水”,一边是石犀的象征意义“安民心”,李冰用“科技+信仰”的双重方式,既治好了水患,又稳住了百姓的心。

三、洪水来了,为何有人想把石犀埋回去?

2013年,四川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岷江水位暴涨,部分地区农田被淹,城市出现内涝。就在人们忙着抗洪救灾时,网络上却流传出一种奇怪的说法:“都是因为把地下的镇水石犀挖出来了,才惹得老天爷发怒,降下这么大的雨!”甚至有不少市民呼吁:“赶紧把石犀埋回原地,这样洪水就能退了!”

这种说法听起来荒诞,却藏着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共同心理——当我们无法掌控巨大的自然力量时,总希望能为灾难找到一个简单的“解释”,甚至一个可以“归咎”的对象。就像古代人遇到地震会认为是“上天示警”,遇到旱灾会祭祀“龙王”一样,把洪水和石犀的移动联系起来,本质上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本能反应。

古人相信“地脉”“风水”,认为山川、河流、文物都和天地规律息息相关,挪动了“镇物”,就会破坏自然平衡。这种想法代代相传,成了刻在文化基因里的记忆。所以当洪水来临时,有人会下意识想起“镇水神兽”的传说,觉得“只要把石犀放回去,一切就会恢复正常”。



四、石犀的真正价值:不是“镇水”,而是传承

那么,这尊石犀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它?答案其实藏在李冰治水的“双重智慧”里,而两者的侧重点,早已注定。

从文化历史价值来看,石犀是一本“活的历史课本”。它是古人认识自然、与自然抗争的实物见证——通过它,我们能看到古人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洪水,如何用信仰为自己注入对抗灾难的勇气;它也是李冰治水功绩的“纪念章”,提醒着我们,2000多年前,曾有一位太守用智慧和担当,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千年福祉。如今,石犀成了成都的文化符号,提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都江堰,想起“天府之国”的由来,这种跨越千年的文化认同,比“镇水”的传说更珍贵。

从科学理性角度来看,石犀是一剂“清醒剂”。它提醒我们,对待自然灾害,既要尊重历史传统,更要相信科学力量。古人用石犀“镇水”,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今天的我们,有卫星云图能精准预测暴雨,有大型水库能调控洪水,有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能缓解内涝——这些才是应对洪水的“硬实力”。我们可以欣赏石犀背后的传说,把它当作文化遗产好好保护,但不能把它当成“防洪神器”;我们可以纪念李冰的“镇水”智慧,但更要继承他“科学治水”的核心精神。

李冰的伟大,利用都江堰的科学设计:他没有和洪水硬拼,而是顺应水流规律,用“分水、排沙、控水”的系统思维,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都江堰至今仍在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才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尊重自然规律,用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把“灾害”变成“资源”。

五、石犀不语,智慧永存

如今,当我们站在成都博物馆里,看着这尊静静卧着的石犀,或许能读懂它真正的“使命”——它不是一尊能“呼风唤雨”的神兽,而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告诉我们,千年前的古人,曾用智慧对抗洪水,用信仰安抚心灵;它也提醒我们,今天的我们,更该用科学的力量守护家园,用理性的态度面对自然。

李冰治水的智慧,却能让我们在面对洪水时更有底气。就像都江堰至今仍在滋养着成都平原一样,石犀所承载的“积极作为、尊重科学”的精神,也会一直流传下去。

这尊红砂石雕刻的石犀,终将在岁月中继续沉默,但它背后的故事与智慧,会永远活在成都人的记忆里,也活在每一个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心中。(参考人体工程学丛书城市风水“成都”一书)



《假如历史可以这样》——李神韵 MAX LEE(台湾人类智库出版社)

内容简介

《假如历史可以这样》是作家MAX LEE李神韵 在17岁时创作的一部历史推演类通俗读物,由中国台湾人类智库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大胆假设和逻辑推演,探讨如果某些关键历史事件走向不同,世界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如果……会怎样?”的历史想象空间。例如:

  • “如果郑成功未能收复台湾,东亚格局会如何变化?”
  • “如果甲午战争清朝获胜,近代中国命运是否会被改写?”

这些假设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真实历史背景进行合理推演,旨在让读者重新思考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书中可能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台湾地区的历史视角,但整体风格偏向趣味性,而非严肃学术论述。

内容说明: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赢麻了!订单根本做不完!深圳一工厂介绍新人入职奖励3000元一人

赢麻了!订单根本做不完!深圳一工厂介绍新人入职奖励3000元一人

明月杂谈
2025-09-14 07:46:06
贾老板还是吃了墨水的亏?西贝事件第5天:新华社一句话 高下立现

贾老板还是吃了墨水的亏?西贝事件第5天:新华社一句话 高下立现

花心电影
2025-09-14 17:27:50
房价上涨苗头来了!知名教授称,上海二手房大量撤牌,将一房难求

房价上涨苗头来了!知名教授称,上海二手房大量撤牌,将一房难求

明月杂谈
2025-09-15 06:27:36
万万没想到!基孔肯亚热病毒转眼“消失”了,就像新冠一样?

万万没想到!基孔肯亚热病毒转眼“消失”了,就像新冠一样?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09-14 20:36:03
湖南37岁女医生佟佳雨突然去世,前后仅3天,死因曝光,结婚7个月

湖南37岁女医生佟佳雨突然去世,前后仅3天,死因曝光,结婚7个月

鋭娱之乐
2025-09-14 22:22:04
报复来了!波兰为乌克兰开放领空袭击俄本土

报复来了!波兰为乌克兰开放领空袭击俄本土

史政先锋
2025-09-12 21:20:05
震惊!大学新生拒绝入学潮来了……

震惊!大学新生拒绝入学潮来了……

Dr小鱼
2025-09-12 15:32:51
金正男之子金韩松:父亲根本不涉政治,始终嘱我彻底忘却身世羁绊

金正男之子金韩松:父亲根本不涉政治,始终嘱我彻底忘却身世羁绊

李博世财经
2025-09-14 09:45:17
欧锦赛:德国男篮险胜土耳其9战全胜夺冠 施罗德MVP+邦加FMVP

欧锦赛:德国男篮险胜土耳其9战全胜夺冠 施罗德MVP+邦加FMVP

醉卧浮生
2025-09-15 07:34:32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网友:它都不嫌我穷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网友:它都不嫌我穷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4 20:43:21
曼联0-3完败曼城,验出头号水货!詹俊点评一针见血,1人耽误全队

曼联0-3完败曼城,验出头号水货!詹俊点评一针见血,1人耽误全队

球场没跑道
2025-09-15 09:10:48
离婚后只字不提尼格买提,一别两宽3年后,才发现他们不是一路人

离婚后只字不提尼格买提,一别两宽3年后,才发现他们不是一路人

山河月明史
2025-09-14 23:11:16
当过市长、市委书记、厅长,张国伟主动投案

当过市长、市委书记、厅长,张国伟主动投案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5 10:15:44
罗永浩炮轰西贝72小时后,国家卫健委出手了!

罗永浩炮轰西贝72小时后,国家卫健委出手了!

医脉圈
2025-09-14 12:10:47
湖南学生自带餐具打饭被拒:连饿3天,官方介入,校长回应惹众怒

湖南学生自带餐具打饭被拒:连饿3天,官方介入,校长回应惹众怒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4 13:26:36
空警-3000再次试飞,有望在2027年服役,届时将领先美国整整两代!

空警-3000再次试飞,有望在2027年服役,届时将领先美国整整两代!

战争与帝国
2025-09-14 22:12:23
我再说一遍,强制按指印是违法的!

我再说一遍,强制按指印是违法的!

深度报
2025-09-14 22:28:44
37岁迪马利亚神作:角球轰出世界波!7场4球 队友都看愣了

37岁迪马利亚神作:角球轰出世界波!7场4球 队友都看愣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5 09:25:02
赢麻了!1.5万撬动300万,苏超最小赞助商老板娘泪洒最后比赛现场

赢麻了!1.5万撬动300万,苏超最小赞助商老板娘泪洒最后比赛现场

明月杂谈
2025-09-15 05:21:37
广东,中国最“委屈”的经济第一省

广东,中国最“委屈”的经济第一省

今日美食分享
2025-09-15 06:12:57
2025-09-15 11:19:00
人体工程学生态博览院
人体工程学生态博览院
人体工程学生态博览院
3231文章数 10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杭州部分西贝门店客流量骤减 女子:人这么空 第一次见

头条要闻

杭州部分西贝门店客流量骤减 女子:人这么空 第一次见

体育要闻

施罗德成双料MVP激动落泪 全队浇水庆生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教育要闻

关于解根式方程的一道题目,平方复杂就另想其他办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