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特朗普搞定绝大多数国家的“对等关税”之后,作为最后要解决的“大麻烦”,美国总算是将目光又放在了中国的身上。
外界普遍认为,在稀土问题上遭遇的重大挫折之后,美国会在对华议题上变得更加克制与谨慎,也不会发起新的挑衅,然后就传出了中美两国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进行新一轮高层磋商的消息,中美局势似乎一切都在变好,但很显然,中方还是低估了美国方面的阴险程度。
制裁背后的“司马昭之心”
美国这次制裁的“剧本”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以来,类似的“极限施压”戏码已经上演过无数次。但这次制裁的时间点和目标领域,却透露出美国的焦虑与无奈。
从时间上看,制裁发生在中美谈判前48小时,堪称“精准打击”。按照美方的如意算盘,先通过制裁制造恐慌,再在谈判桌上迫使中方在关税、科技合作等核心议题上让步。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美国已经用了7年,但效果却一年不如一年。2025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中,美国曾承诺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但墨迹未干就再次食言,足见其毫无诚意。
从制裁领域看,半导体成为重中之重。此次被列入清单的23家企业中,13家涉及芯片设计与制造,包括北京复旦微电子、上海复旦微电子等行业龙头。美国商务部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企业“试图获取美国技术用于军事现代化”。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借口。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让美国如坐针毡: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量产,华为昇腾芯片在AI领域崭露头角,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美国试图通过“实体清单”切断中国获取先进光刻机、EDA软件的渠道,延缓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的步伐。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这次还把“脏水”泼向中国企业与胡塞武装的关联。9月12日同一天,美国财政部以“协助胡塞走私武器”为由,制裁了7家中国私营企业,声称这些企业为胡塞提供无人机零件和化学前体。但和以往一样,美国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甚至连运输路线、交易时间都语焉不详。这种“莫须有”的指控,本质上是美国在中东局势陷入泥潭后,试图转移国内矛盾的惯用伎俩。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美国打不垮胡塞武装,就拿中国企业开刀,这是典型的霸权逻辑。”
中方反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面对美国的霸凌行径,中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式的“对等反制”。9月13日,也就是美国制裁公布后的第二天,商务部一口气宣布两项重大举措:
第一招: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中方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芯片、栅极驱动芯片等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范围倒查3年(2022-2024年)。这招直接打到了美国芯片企业的“痛处”。模拟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势领域之一。德州仪器、亚德诺等美企长期占据中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中方此次调查不仅可能加征高额关税,还将对美企在中国的销售渠道造成长期冲击。更关键的是,这是中国首次将反制措施延伸至半导体全产业链,释放出“你打我科技,我打你市场”的强烈信号。
第二招:集成电路反歧视调查。中方依据《对外贸易法》,对美国自2018年以来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所有歧视性措施启动调查,包括301关税、《芯片与科学法》限制条款、AI芯片出口禁令等。这一招的“杀伤力”在于,中方将美国的单边措施纳入国际法框架,通过法律手段削弱其合法性。一旦调查认定美国违反WTO规则,中方不仅可以实施对等报复,还可能在国际舆论场占据主动。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这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公然践踏。中方将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这两套组合拳打得美国措手不及。以往美国制裁中企时,中方多以加征关税、限制农产品进口等传统手段回应,而这次反制直指美国核心产业,且兼具法律威慑与市场打击。更让美国尴尬的是,中方的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规则,连欧盟、日本等盟友都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博弈升级:中美关系的十字路口
这场制裁与反制的交锋,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复杂现状。一方面,双方仍保持着高层对话,9月14日的马德里谈判如期举行;另一方面,在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美国内部看,制裁中企的做法正引发越来越大的反噬效应。农业界的抗议声浪此起彼伏:中国连续3个月未采购美国大豆,导致美国豆农损失惨重。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公开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贸易战”,称“中国市场无可替代”。更讽刺的是,美国半导体企业也开始“反水”:英特尔、高通等巨头私下抱怨,制裁中国让他们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国产替代的速度远超预期。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23%,自给率提升至35%。
从国际格局看,美国的单边主义正逐渐失去人心。尽管美国试图拉拢G7国家联合对华施压,但德国明确反对“脱钩”,日本担忧汽车出口受损,加拿大仅同意信息共享。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韩国,也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暗通款曲:三星、SK海力士不仅反对对华芯片限制,还加大了在华工厂的投资。这种“离心离德”的局面,让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对中国而言,此次反制展现了应对外部压力的成熟策略。通过“法律+市场”的组合拳,中方既避免了与美国的全面对抗,又维护了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半导体领域,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技术突破不断;稀土领域,中国不仅掌握全球80%的产能,还在永磁材料、储氢材料等高端应用领域建立优势。这些“备胎”的存在,让中国在面对美国制裁时有了更多底气。
马德里谈判的结果尚未揭晓,但这场制裁风波已经给中美关系敲响了警钟。美国若继续抱持冷战思维,试图通过制裁遏制中国发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中美这对“世界最大的贸易伙伴”能否找到相处之道,不仅关乎两国命运,也将影响整个世界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