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么大,星球上面黑黢黢的,为什么我们在地球这里就可以呼吸,就可以说话,就可以思考我为什么在这里?生命是不是宇宙的副作用,谁知道呢?但就着这么说吧,活着还是很有价值的呀。
在科学的理解里,生命更像是一个天衣无缝的错打偏机。就像家里烤蛋糕,烤箱低五度,面多一勺,就是一块生不出的疙瘩。地球能留住水和气,木星挡住小行星,太阳的亮度恰当,不会烤焦也不会冻成冰球。更不必说宇宙中其他的看不见的规则,比如重力,比如原子结构,差一分,就没有恒星,没有行星,更不会有构成我们肉体结构的分子,我们在这里只能刷手机和掷骰子十次六点差不多,好得让人叹,好幸运。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他们说宇宙本身是有秩序感的,一颗种子总是长成树,不会长成石头。生命也许就是这种秩序的极致,宇宙无法看到自己本身,因此它就长成了我们,用我们的眼睛观看星空,用我们的脑子想象宇宙是怎样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也是宇宙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想想很奇怪,宇宙那么大,却由我们渺小的个体完成了观照。
如果说科学是讲你怎么来的话,哲学就是讲你来了以后怎么办。有一种说法叫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我们不是先有我要活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先活着,每天选择自己的面孔。一个喜欢每天吃美食的人,一个愿意每天帮着别人的人,一个喜欢天天看书的人,这都不是该做的,是我自己想做的,然后慢慢形成我的生命意义。
还有一种更为坦率的思考,认为宇宙本无意图,生命只是偶然间一闪而过的微弱插曲,不过不是说就不要过这种生活了,而是越自由越好,无欲反而会好好过日子:一碗饱饭是开心的,与朋友闲聊是天亮的,看着窗外的云彩是舒服的。不思考意义,好好感受,日子反而因此更加真实。
或者不喜欢这种或然或必然的对立论,他们认为生命不是宇宙的产物,而是宇宙伸出的一只手,摸一摸春风,碰一碰海浪,透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日出,透过我们的声音听到了雨声。我们的意识就是宇宙在思考自己,我有这么多星星,这么多河流,这么多各式各样的生命,我们究竟是什么?在这样的一个角度之中,我们和这个宇宙不是分离的,而是合一的,像树叶和树一样,树叶不是树偶然长出来的,而是树的一部分,树叶看到阳光,树也看到阳光。
其实也不用这么想那么复杂。宇宙尺度上看,我们不过是沙漠中才冒出的小花,因为环境太恶劣,所以每一朵花瓣都是如此的珍贵。从地球几十亿年来史上看,生命从单细胞进化到如今这副模样,是规律和运气堆出来的一场奇迹。对于每个人,宇宙是否有意义,我们天性就是爱找意义,或许是为了给家人做顿饭,或许是为了完成一个期待已久的事,或许只是为了下次能看到更美丽的晚霞。
这些找寻意义的过程,比生命本身是否出于偶然重要得多,宇宙或许静默、或许压根不为我们着想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能够为今天食物的香甜与否、为与朋友的约定、为自己每天的一分一毫的进步而操心。就算生命是宇宙的偶然馈赠,我们也要把它拆开,过得欢喜,过得像自己喜欢的模样。
所以啊,活着本身就是结果,认真活在当下,认真做自己在想做的事,不负当下的认真,就是生命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