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河流碧波荡漾,山巅云海缥缈,松涛阵阵与鸟鸣婉转交织,花香与果香彼此呼应;
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生态环境宜人,是豫西南最佳的旅游胜地,处处触动着游客的视觉、听觉与嗅觉。
这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河南省西峡县,那些生态盛景便是他们依托大自然的原始素材 “造” 就的杰作。
造林,匠心构筑绿色王国
多年来,西峡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发展理念,严格依照市 “一次成型、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以及 “造管并重” 的要求,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全面推进以“乔灌花草立体种植、游园景点点缀配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累计完成造林 9.54 万亩,绿化公路 780 公里,沿线新建游园、风景片林 500 余处,建成森林特色小镇 5 个、森林乡村 79 个,打造精品生态廊道 20 多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80.35%,居全省前列。
造城,妙笔绘就山水画卷
西峡县以打造出 “山城、水城、绿城”为目标,围绕新老小区建设与改造,对城区街巷进行绿化美化,修小广场,建小游园,引绿入小区入庭院;围绕鹳河治理,建设现场景观轴,对鹳河湿地实施保护利用。几年来,新建成仲景小镇等生态小区20多个,绿化美化街巷50余条。
同时,他们关停了水泥、造纸、玻璃等重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了小黄金、小石墨、小炼钒等 “十五小” 项目,在县城东北部丘陵地段建起堪称西峡县 “工业硅谷”的产业集聚区,坚守生态环保防线,宁要生态环保的低速度,也坚决不要破坏环境的高速度,严把企业入驻关,助推工业绿色腾飞。
独特的生态优势与科学的生态理念,不仅没有阻碍西峡的发展,反而使其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众多,产值可观,连续多年在南阳市综合考评中位居榜首,荣获 “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 称号。
造园,菌果药香香飘四海
“七山一水二分田” 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西峡要让农民致富,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种植业,必须走高效农业之路。于是,他们因地制宜,以猕猴桃、山茱萸、香菇为代表,打造出 “果、药、菌” 三大产业,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田当作车间,实施标准化生产,采用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产品实行统一育种、管理和收购,强力推进无公害有机种植。投资建立猕猴桃研究所,制定生产技术规范,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买断中国农业大学 SOD 猕猴桃生产专利。
目前,全县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基地达 30 余万亩,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基地达8.5万亩,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在年均 3 亿袋,山茱萸、猕猴桃、香菇荣获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称号,跻身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行列,三大特色农业年产值达 51.5 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 65%。
造景,全域旅游惹醉八方
近年来,西峡以建设 “生态大县、旅游名县” 为战略目标,将 “生态” 元素贯穿旅游发展始终,着力构建起 “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漂流避暑、秋可游园品果、冬可滑雪健身” 的四季旅游格局,实现了从单一景区景点向全域统筹布局的转变,使城市与乡村,街道与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成为景区的一部分,整个西峡宛如一幅宜居宜游的美丽画卷。目前,已建成开放以名园、名山、名漂 “三名” 为代表的特色景区 17 个,成为全省 A 级景区最多的县份,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2025 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659.7 万人次,综合效益 55.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1%、66.3%。
(西峡促进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