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3日讯 金秋时节,济宁市鱼城镇的3.6万亩辣椒迎来了丰收季。从田间地头采摘、加工厂烘干分拣,到便捷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一串辣椒正串起一条“红火”的产业链,不仅让农户鼓起了腰包,也让鱼城的名气越传越远。
走进位于鱼城镇的济宁椒梓农产品有限公司,辣椒的香味扑面而来。烘干车间里,刚送进生产线的鲜辣椒,不到10小时就变成了色泽鲜亮的干辣椒。相比传统的自然晾晒,烘干方式既高效又省心。
济宁椒梓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志建对记者说道:“咱自然晾晒的辣椒。它中间因为天气原因,容易出现花皮,会出现 质量的损坏。用天然气烘干这个辣椒呢,经过10小时差不多就快速地烘干了,基本上鲜辣椒进去什么样,出来干辣椒颜色还是什么样。”
烘干不仅解决了干辣椒的品质问题,还能让每斤鲜辣椒增收1元。在鱼城,像这样的辣椒烘干企业有30余家,潍坊、河北、宁夏等地的很多鲜椒都送到鱼城来烘干,全镇一年可生产烘制干辣椒30余万吨,集散烘干量占据华北地区总量的40%、全国总量的10%。从8月初到10月下旬,车间几乎不停工,加工好的干辣椒顺着供应链发往滕州、郑州以及云、贵、川等地,“随加工随卖完”成了常态。
这股“红火”劲儿,离不开鱼城辣椒的名气,也离不开产业的抱团发力。去年9月,济宁市辣椒产业协会在鱼城镇揭牌成立。
济宁辣椒产业协会会长潘迪青在记者采访中说:“现在很多外地客户,都是冲着这个鱼城辣椒的名头来的。我们辣椒产业协会 也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上周一位广东的客户,就来考察我们的鲜辣椒产品,当场就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产业链的“红火”,直接惠及的是种椒人。鱼台润土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辣椒。
鱼台润土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徐朝利说道:“去年现在这个时候一块四五,现在一块七八,比去年的贵点。 ”
徐朝利种植了40多亩辣椒,相较于种植玉米,一亩地可增收三千多元。采摘的鲜椒被送往鱼台海缘农业有限公司的分拣车间,由工人分拣后集中销售。
鱼台海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召森在记者采访中说道:“每天收货量大概在5万到6万斤之间,一般不愁销售。因为这么多年有一些固定的客源,每年都要到咱这边来进行采购。”
目前,鱼城辣椒种植面积3.6万亩,辐射周边十余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从种植到加工,从协会搭台到市场认可,鱼城辣椒正以“红火”的姿态,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好路子。
闪电新闻记者 杨晓旭 贾鑫 鱼台台 邱宁 李世忠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