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突出昆明市带动沿线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化磨憨开放前沿作用,将磨憨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和窗口、外向型进出口加工地、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中老铁路累计货运总量达到1.1亿吨以上,力争突破1.2亿吨,其中跨境货运量达到2700万吨以上;云南企业经中老铁路跨境运输货值占中老铁路全线跨境运输货值比例提升至50%以上;累计客运总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其中跨境客运量达到140万人次以上;“中亚班列(澜湄快线)”累计开行列数达到5000列以上。
推动“通道经济”加快转化为“产业经济”
《行动计划》部署实施5大专项行动共16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巩固提升中老铁路开发成效,打造沿线共享发展样板,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通过3年努力,中老铁路沿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园区实力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强化州(市)联动、省域协同,依托现有铁路干线,以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沿线州(市)为重点,协同联动曲靖、大理等具备发展面向中南半岛国家适铁产业基础的州(市),逐步延伸至昭通、楚雄等铁路路网辐射州(市),把中老铁路打造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
实施产业提质发展专项行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以昆明为重点、磨憨为前沿、沿线和铁路路网辐射州(市)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大抓制造业、大抓实业,推动“通道经济”加快转化为“产业经济”,建设沿线特色产业带。昆明市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稀贵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集群;磨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进出口加工制造、现代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深化跨境产业合作,跨境电商方面,加快昆明、大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中老班列+跨境电商”模式,鼓励企业在沿线布局海外仓。
实施壮大园区实力专项行动。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把握好沿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序节奏,一次规划、分片分步实施。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产业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完善园区运营支持措施,鼓励沿线园区及企业申报建设铁路专用线,降低物流成本;探索分批签订合同、分批支付费用的电力线路迁改模式,尽早满足园区及企业用电需求。大力培育沿线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确保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以上。加快园区协作发展,积极探索跨境合作模式,加强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境外园区的联动发展。
加快中欧(亚)班列昆明集结中心建设
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健全通道基础设施,以中老铁路为主轴,加快周边铁公水空联运网络建设,统筹布局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铁路方面,加快建设渝昆高铁云南段、昆玉铁路电气化工程,推进文山至靖西、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尽早开工,加快推进普洱至临沧、曲靖至文山等铁路前期工作,研究推进普洱至蒙自等沿边铁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全面推进沿边国道G219线提升改造及并行线建设;打通中老铁路沿线瓶颈路和断头路。航空方面,加快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口岸扩能增效,加快推进磨憨口岸服务设施补强扩能项目,建设与口岸功能定位、进出口货运量和商品类别相匹配的检测机构。支持磨憨口岸客货运监管设施智能升级改造。加快磨憨公路口岸提质扩能项目建设,协同提升打洛、孟连等沿线周边口岸通关能力。到2027年,磨憨口岸货运通行能力提升至2900万吨/年。加快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加快中欧(亚)班列昆明集结中心、玉溪节点城市建设,每年开行国际货运列车570列以上。统筹推进昆明国际陆港和昆明商贸服务型、陆港型、空港型及磨憨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玉溪生产服务型、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培育发展昆明(阳宗海)、水富市、马龙区、红塔区、楚雄市、宁洱县、永平县、景洪市等省级物流枢纽,完善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提升综合物流体系服务能力。
实施“软联通”和“心联通”协同推进专项行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完成跨境货物运输规则、制度、标准的制定完善等相关工作,加快推动跨境客运“一地两检”查验模式落地。深化人文合作,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鼓励更多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学生来滇学习,加强对周边国家科技人才培训的支持,帮助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铁路技术人才。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与老挝交流合作,共同强化沿线安全保护和综合治理,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提升治安防范能力。
实施货运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提升货运服务质效,加快构建统一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中老铁路运营平台。提高铁路口岸通关效率,持续完善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中亚班列(澜湄快线)+市场采购”模式。积极探索百货“拼箱混装”铁路运输前置安检,逐步推动“先查验、后装运”通关试点工作。 (记者王绍芬)
来源:昆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